對於向來倡議歐洲應當建立「戰略自主」、成為美中以外第三個超級強權(這也是他讚賞「多極世界」的主要原因)的馬克宏來說,他不願在台灣問題選邊站的理路算是內在一貫;在關係日益惡化的美中兩強之間「保持獨立」,不要捲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似乎也符合歐洲人的利益。不過當美國的《Politoco》與法媒《回聲報》分別刊出專訪內容,國際輿論對馬克宏的批評卻紛至沓來。
《華爾街日報》率先開砲
專訪見報後,《華爾街日報》率先以社論反擊馬克宏,認為他的言論削弱了對中國侵略的威懾。對於馬克宏所主張的「選邊站(宣稱會為台灣挺身而出)將讓兩岸情勢惡化、加速台灣危機」,《華爾街日報》則直言「沒有人希望台灣陷入危機、更不用說加速危機,但要阻止危機,就需要可靠的威懾力量」。
誠然,夾在美中之間的台灣畢竟是遠離歐洲的一座島嶼,對其撒手不管表面上或許符合歐洲利益,但《華爾街日報》顯然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馬克宏「歐洲人解決不了烏克蘭危機,就不該管台灣危機」的邏輯,將給美國不再插手烏克蘭戰爭的充分藉口—畢竟美國國內不乏眼裡只有抗中,卻無心支援烏克蘭戰爭的政客。
問題是烏克蘭戰爭能夠撐到現在,北約諸國至今沒有直接面對俄羅斯的擴張與侵略,就是靠美國的全力支援,馬克宏一方面希望美國拯救歐洲,另一方面卻又宣稱「歐洲不該管台灣危機」,這個雙標似乎怎麼樣也說不通。
英國《金融時報》:台灣對世界太重要
對於馬克宏的「戰略自主」與「歐洲棄台論」,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也以〈為什麼台灣對世界很重要〉(Why Taiwan matters to the world)專文駁斥。
拉赫曼同意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勢必要付出相應代價。即便拜登四度表示要保衛台灣不受中國侵略,美國國內也不乏反對聲音。像是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班多(Doug Bandow)就同樣抱怨「保護台灣形同國家自殺」、「美國犯不著為了中國旁邊的小島與另一個核武強國打仗」。
在華府出生、在史丹佛拿到法學博士學位的班多可不是歐洲人,但他跟馬克宏一樣,認為站在本國利益的角度不該與中國交惡—尤其是為了台灣與中國弄到兵戎相見。對於這些「保台懷疑論者」,拉赫曼認為「確實能中國好過一些」,然而中國要是真的併吞台灣,無論法國或美國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畢竟北京已經粉碎了香港的民主願望,要是允許習近平在台灣,獨裁統治將在華語世界根深蒂固,亞洲乃至於整個世界的民主前景堪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