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中國對這種片面禁止中國產品進口的作法不作太大反應的原因,一個當然是確實有「讓利」、不要為此「小事」(台灣不是重點市場)搞壞兩岸關係的考量,二來雖然WTO成員國號稱是所謂的「經濟體」名義加入,而非如聯合國一樣的主權國家,但對岸還是儘量避免兩岸在WTO中「打官司」,以免有主權國家的「連想」出現。
但看起來原來的考量、顧慮都拿掉了:既然讓利十幾年,看起來也沒落到什麼人情,兩岸關係也壞到再不差這點小事了,因此就出手了。
至於產業的影響,外界視其為禁農產品進口的後續手法,是低估了其潛在影響。禁台灣農產品進口,確實讓台灣農產品少了一個出口市場、而且可能是最大的市場,但也只是少一點出口。而提起貿易壁壘調查,如果在WTO申訴中一路走到最後台灣敗訴、必須拿掉這些貿易壁壘,也就是說要對中國開放這些產品進口,最慘烈的情況是:台灣有些工農產品可能直接被「殲滅」!
因為,即使中國的人力成本號稱早已高漲、部份地區平均薪資直追台灣、甚至特定產業與職位的薪資比台灣還高,但在農產品、偏勞力密集型的初階工業產品上,台灣不能跟中國產品競爭,上淘寶網看看就知道兩岸價格的差距。某個角度而言,台灣硬要禁中國產品進口20年,大概就知道台灣產品的競爭力如何了。
陳吉仲那句「這是具體保護農業的措施」,也誠實說出不論是否以國安或其它理由為名,禁中國產品(特別是農產品)進口,為的就是保護國內產業;而難道陳吉仲不知道,WTO就是要禁止這種行為嗎?過去對岸不吭聲就算了,一旦提出貿易壁壘調查且力爭到底的話,台灣其實沒太多勝算。
如果有WTO的裁決,台灣大概也沒有美國的底氣、川普的鴨霸,可以來個相應不理吧?相關商品的農民、中小企業是會有硬仗要打的,競爭力不夠就可能全部被殲滅,不可不慎。最好此案對岸提出只是「警示作用」而已,或至少希望此事可協商「私了」,如果搞大一路到WTO申訴法庭,台灣不會有太多籌碼與勝算。至於中方提出此調查,一葉知秋,也算是代表兩岸關係走到另一個「新境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