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支影片在綠營群組瘋傳:一個妙齡女子走在巷子內,一輛惡霸急速行駛濺起水花,看著惡霸的汽車從後方駛來,這位妙齡女子彎下身來撿起路邊「石頭」,於是惡霸減速慢行而過,得以避免一場水花四濺落湯雞.…
這支影片在綠營群組會被瘋傳的原因,是要告訴國人:台灣就像這個妙齡女子,面對可能的惡霸(中國),一定要有石頭(武器)護身,才有可能阻止惡霸的進犯。
影片的概念是對的,但我也會建議,就算手上有石頭,也不需要三不五時的刺激或言語挑釁,不該讓惡霸有理由或籍口「進犯」。
這也就是為什麼柯文哲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時要講「兩岸一家親」,為的就是不要製造台灣成為中國的敵對、不要製造「標靶」讓中國打。也就是在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和互相諒解的「五個互相」基礎下,真正做到兩岸因為制度不同的互相諒解,而非互相敵對。
當然,我們也謝謝美國對台灣民主的肯定與堅定的支持。但「也不會把國家的前途寄託在別人的善意」,不畏戰才能備戰,這就是民眾黨一再強調「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的原因。
對民眾而言,2024的選舉應該是降低不必要的區域戰爭風險;而持續溝通則是降低戰爭風險的第一步。要降低區域戰爭的風險,就要避免美、中兩強的意外衝突。
回顧上個月底蔡英文總統結束「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回台之後,中國立刻展開為期三天的圍台軍演,而正在中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也因為一句「歐洲要避免因為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在歐洲引起極大迴響。
要知道,在中國大陸三天的圍台軍演的同時,台灣以北有美國的船艦、以南是中國的船艦,台灣海峽中線以西是法國的護衛艦Prairial 「普拉亞爾號」…就國際的角度來看,台灣正處在戰爭風險的最前端。
我們要談的是「阻止戰爭」這件事,避戰不代表畏戰;所以,當馬克宏說出「歐洲要避免因為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這句話之所以在歐洲引起這麼大的迴響,是因為戰爭對此刻的歐洲人而言,是如此的近在咫尺,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已經一年多了,上千萬的難民不斷湧入歐洲、天然氣漲價、電費大漲、通膨和失業,造成整個社會動盪和不安,整個俄烏戰爭在歐洲對人民的影響是真實的。
不要戰爭發生在台灣,最重要的是「備戰」,而備戰就要有足夠的武器和足夠的朋友(結盟),以及全民國防。但絕對不會是拿著掃帚的全民國防、不會是讓國人拿著掃帚上戰場。我們必須用嚴肅的態度面對,不應該是義和團式的自我安慰。
戰爭的威脅如果愈來愈擴大怎麼辦?只有當國人明白戰爭的可怕性,才會有避戰的作法、才能不畏戰!
*作者為前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