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奔流所衍生出的矛盾,破局迴避已迫在眉睫,藉由剖繪大國能源戰略,思考解決之道,並提出能源最佳組合方案的台灣電力未來圖。
政治決斷
台灣同胞一定要知道「零核能」政策就是「政治決斷」,不是「專業決斷」。當今擁有核能的國家,並且正在運行的反應爐數目:美國99座、法國58座、日本42座、中國36座、俄羅斯35座、南韓25座、印度22座、加拿大19座、英國15座、烏克蘭15座、瑞典10座、德國8座、西班牙7座、比利時7座、捷克6座、瑞士5座、芬蘭4座、匈牙利4座、斯洛伐克4座、巴基斯坦4座、阿根廷3座、南非2座、巴西2座、墨西哥2座、羅馬尼亞2座、保加利亞2座、荷蘭1座、伊朗1座、亞美利亞1座、斯洛維尼亞1座(以上數字來源為IAEA2017年版本的NUCLEARPOWERREACTORSINTHEWORLD)。2030年預計要完成核能反應爐建設的國家:中國100座、中東三國包括土耳其8座、阿聯酋12座、沙烏地阿拉伯16座,這是因為核能是重要的基礎電源,到了2030年還是世界能源的主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還互相締結核能協定以及核能輸出協定。
邏輯謬誤蔚藍天空
2017年12月11日至14日,法國「國民議會友台小組」的主席賽沙里尼訪問台灣,到達立法院時,歡迎的立法院長說:「法國今年公布2025核電減半,與台灣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不謀而合」。但國人必須明白的一點就是法國本身是核能技術大國,目前正與日本進行高速反應爐的開發,而且「MOX」混合氧化物燃料的製造技術已成功,因此就算2025年法國要從58座核能反應爐減至29座,它本身還是先進的核能大國,而立法院長卻說出法國跟我們「非核」家園的目標,不謀而合的話,這邏輯上的謬誤,是顯而易見的,殊不知這只是法國能源來源比例的轉換而已,法國也絕沒有要「零核能」的意思。最值得一說的是,去過法國的人一定曾看過它清澈而美麗的蔚藍天空,但國人知道嗎?它的蔚藍天空是由提供78%電力來源的核能所貢獻出來的,難道比台灣更先進優越的法國,他們不會怕核能嗎?當然不是,只是法國人相信他們的能源專家所制訂的能源戰略而已,因此也就看不到法國有「零核能」這一選項了。
買取制度海外移轉一國政策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德國總理梅克爾做出「政治決斷」,發表「2022年脫離核能」的訴求:聲明將以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做為能源中心,再生能源的目標為電力來源的80%,而完成該計劃的原動力則是「固定價格買取制度」(Feed-inTariff);也就是說,德國為了發展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就必須透過固定價格的買取制度才有成功的可能,但這會導致個人和企業購買能源價格的上漲。德國再生能源的政策,會導致10年後電價跳上2倍以上的可能,因此面對高騰的電價政策,德國全體企業的對策,就是考慮海外移轉的可能性。鄰國捷克為了促進本國工業化,加上遇到2022年德國要廢除核能的百年機遇,德國的企業有可能會外移到捷克,因此捷克國營電力公司預計電力需求將會繼續上升,所以準備增加將來電力的需求,預定要蓋核能反應爐2座;捷克政府並提出2040年的能源政策,將提高核能發電量到達5成以上。再生能源雖是新時代的先驅者,德國也將要廢除核能,且將能源來源轉變成再生能源,但一國對能源政策全盤的樂觀考量,使得一國能源運營的法律、組織、以及技術都必須進行完全變革與革新,但這純然也只是一國的能源政策罷了,何況它還全然無視隨之而來周邊惡的影響,例如高電價、企業外移等,難道德國這一國的能源政策,可以成為全世界的榜樣或領頭羊(bellwether)嗎?顯然全世界都不這麼認為,唯獨當前台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