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就教科書內容質詢教育部長,質疑為何台灣的教科書以對岸用語「土豆」指稱馬鈴薯。教育部長潘文忠當場回應:該教科書不可能通過審查!教科書一定要用國家慣用語,出版社若有誤會糾正!出版社立即發出道歉聲明,為以教育部和農委會網站為參考資料撰寫的教科書內容道歉,並承諾會重新送審。
然而,若潘部長曾經真正翻閱過該教科書,做過一點基本的事實查證,就會知道自己對「已通過教科書審定」的出版社教科書內容,下了錯誤和越權的「審定」。潘文忠部長宣告了教科書不可以有對岸用語的「規定」,並且親自示範了只有他自己才有資格決定什麼是國家慣用語。威勢之所及,教科書審定委員會毫無存在感,無過失且已過審的出版社公開道歉還要重新送審。
論者多以中國/台灣的對立或藍綠立場評論這場『土豆/花生/馬鈴薯』認知戰,但這其實是暴露出台灣立委和教育部長缺乏法治精神,對台灣的教育目標和政策也沒有通盤的考慮。簡言之,立委和部長毫不尊重教育也沒有依法行政的素養。
筆者認為,放任這種政治干預教育,政治凌駕法律的部長任意「審定」教科書,是讓沒有法治精神的教育部長破壞台灣教育發展。
台灣教科書過去是統一採用一綱一本的部編本。這種由中華民國教育部一手掌握編寫和發行的教科書,最符合民進黨教育部長潘文忠的意識形態和教育目標,完全不會有出版社需要道歉和重新送審的情況。問題就在於:台灣在這條政治開放、教育自由化的道路上已經走了三十年,如今被潘文忠答詢曝露的獨裁威權心態羞辱到一朝回到解放前!(哎啊我又用了對岸用語,這樣可以過審嗎?)
教育部從民國七十八年(1989)起逐步鬆綁教科書的相關管制,先是開放部分「與聯考無關、被認為較不重要」的科目可由民間編印,維持國文和史地等需掌控意識形態的科目由教育部掌管,但這樣的「統編審定並行制」已有了要在意識形態上更開放和教育自由化的方向。民國八十一年(1992)的國會改選,因為有立委提案要求中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要求重新檢討國立編譯館的定位,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也建議全面開放私人編寫教科書,教育部於是宣布中小學教科書將採用「審定制」,接下來就是台灣教改的核心:一綱多本的教科書和多元入學方案徹底改變台灣教育方向。這一波的教科書鬆綁政策從民國八十五年(1996)起民間出版社可以參與編寫國小主要科目教科書,到民國九十一學年(2002)起國立編譯館也全面退出教科書編輯市場,「統編本」教科書正式成為歷史名詞。一般說台灣教改20年,是從廢除部編本起算,但這個政治和教育自由化的目標,在解嚴之後就已經被確立,透過逐步鬆綁教科書和增加多元入學管道,打破國家和政府對教育內容的控制已經超過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