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土機式的轉型正義,把「寧靜革命」掃進歷史塵埃裡
對蔡英文而言,歷史就是塵埃,而非殷鑑,可偏偏民進黨蔡政府對「歷史」還有著洗腦般的執著,「課綱」成為他們倒騰不休的戰場,從「文化」到「歷史」,最近的歷史課綱變革,一是揚棄編年史,二是中國分域於東亞架構之下,引發「去中國化」的爭議,這樣的爭議當然是政治性的,就歷史而言,意義不大,照教育部的辯解,中國史還在,只是「納入東亞架構」,東亞架構哪裡脫離得了中國?日韓脫離不了,台灣又哪裡脫離得了?難不成「唐山過台灣」竟是「假歷史」?
回望民國看歷史,一九三一年清華的美國教授譚唐寫過:「中國文明的悲劇似乎在於,儘管他們具有『天下』觀,但中國文明中的『天下』其實只是微觀的。」簡單講,中國的「天下觀」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中原是天朝,是修齊治平對內觀照的人生哲學,而非視野向外、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際觀」、「世界觀」,從這個角度看,歷史課綱不只是要把中國、還有台灣,納入東亞架構不夠,應該更擴而廣之擺在「東西交流架構」之下,才能從歷史脈絡或流變中,看到中國和台灣與世界分合交疊(或交戰)的血淚辛酸或飽滿與精采。問題只在於高中老師教不教得動?而高中學生學不學得來?
却顧所來徑,不能讓「你愛哪一國」成為社會裂痕
「去中國化」的質疑有兩層憂慮:一是台獨,二是毀棄中華民國,不僅僅在變革課綱,即使蔡英文以元首身份出訪,過境美國僑胞舉民進黨旗歡迎,都有人問:你們到底歡迎哪一國總統?這能怪誰?就任總統後第一次出訪,蔡英文在友邦簽名落款是「台灣總統」,雙十講話開口閉口「這個國家」,就是說不出「中華民國」。
抱著「台灣地位未定論」或「台灣前途自決」的獨派或民進黨,到底知不知道他們口中背誦李登輝的話話:「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宣布台獨」的真意?因為一九九六年全民直選總統的那一刻,就是台灣終於走到(又是)百年前「威爾遜時刻」,我們已經用全民意志讓台灣─中華民國─成為被治者同意的合意政府,這就是「寧靜革命」,而三次政黨輪替的意義在於鞏固國民意志,絕非愈趨分裂的社會對壘。
「中華民國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不只是政治口號而已,「却顧所來徑」了解「我之所從出」,於人於國家都是重要的,也是「歷史」的價值,民進黨反覆修改課綱,改變不了「所來之徑」,歷史從來向死而生,問題在於理當做為國家團結象徵的總統,若不能做到團結,甚至成為深化裂痕的發動機,懷疑國民或讓國民彼此懷疑「你愛的是哪一國」?豈不是讓「愛國」向生而死?歷史,不再只是勝利者的書寫,總統不論自我感覺多良好,課綱怎麼改,歷史終究會給予公正且無情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