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bullying)和暴力(violence)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霸凌是指一種反覆的行為,目的是傷害、恐嚇或控制其他人。這種行為通常是由權力的不平等或弱勢的位置來推動的,例如在校園或工作場所中欺凌弱小或新進成員。霸凌可能會以言語或身體上的威脅、騷擾或排斥等方式進行,但通常不會導致嚴重的身體傷害。
暴力是指一種對他人造成威脅、傷害或死亡的行為。暴力可能包括言語上的威脅、攻擊、武力衝突、武器使用等,這些行為可能會導致身體傷害、精神傷害、甚至死亡。
總體來說,霸凌和暴力都是有害的行為,需要被關注和處理。然而,它們之間存在重要的區別,因為霸凌通常是一種持續性的行為,而暴力通常是一次性的行為。
身體暴力應是霸凌行為的一種,但現在尚未明確訂定與區分,單次暴力是否為霸凌,以及長期傷害的時間與次數究竟才算霸凌。它包括使用肢體攻擊、威脅、脅迫、強迫等方式來傷害受害者。
而面對身體暴力,我們應當採取以下直接處理方法:
立即保護自己
如果你面臨暴力威脅或攻擊,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保護自己。可以採取跑開、躲避、抵抗等方式,讓自己盡可能避免受到攻擊。
呼叫幫助
如果你身邊有其他人,可以大聲呼喊,喚醒他們的注意,尋求幫助。如果你身邊沒有其他人,可以盡可能地利用手機等通訊工具,向警察、救援隊等機構求救。
堅決反擊
如果你受到攻擊,可以採取反擊的方式保護自己。例如使用對方沒有預料到的方式反擊,例如打擊對方的弱點,咬、抓等方式保護自己。但是要注意反擊的程度,不要過度傷害對方。
保護證據
如果受到身體暴力威脅或攻擊,應盡量保護現場證據。例如記錄攻擊者的外貌特徵、拍攝攻擊現場的照片或視頻等。這些證據可以幫助你向警察等機構報案。
在台灣,已經有相關法律和政策來防治霸凌,包括《學校校園暴力防治條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勞動基準法》等。此外,政府、學校、企業等機構也開始重視霸凌防治,並積極推動相關的宣導和培訓。
未來,台灣應該進一步加強霸凌防治的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
- 提高公眾意識: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透過宣導、教育和媒體等途徑,提高公眾對霸凌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對霸凌的敏感度和警覺性,並激發社會共識,將霸凌視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
- 強化法律制度:政府可以檢討現有的法律,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強霸凌防治的力度,尤其是在刑法上對霸凌行為的規範和制裁力度上,進一步強化,確保霸凌行為者受到懲罰。
- 建立支援機制: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建立支援機制,提供受害者和家屬的心理、法律、教育等方面的支援,幫助他們度過霸凌的難關,並預防受害者遭受二次創傷。
- 推動校園安全:學校可以加強校園安全措施,加強校園內的監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反霸凌機制,加強對師生的宣導和教育,提高師生的自我保護和防範能力。
總的來說,防治霸凌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和參與。只有透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打擊霸凌行為,營造一個更加諧、平等和安全的社會環境。未來,對於校園霸凌的防治與認定,我們也還需要有一份較完整的機制與準則,讓霸凌比例漸漸於校園中縮減。
*作者為現任亞洲大學學生議會副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