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日在德國一間新晶片廠的動土儀式上表示,歐盟在半導體產業上過於依賴中國及台灣。此外,歐盟為提升自身晶片產量、讓全球晶片產能可以「脫亞入歐」,也制定了一系列法案。
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週二(5月2日)在德國德勒斯登舉辦新工廠的動土儀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到場出席,大讚該工廠的建設是歐洲擴大晶片生產的一大里程碑。
歐洲正試圖在極具戰略意義的半導體產業中擴大版圖。馮德萊恩表示,歐洲的目標是將晶片產能提升4倍,使歐洲晶片在全球的產量份額升至目前的2倍、達到全球20%,而在德勒斯登建造該廠正是達到此目標的其中一步。
她警告,歐洲目前在原物料方面仍然過於依賴個別供應商,尤其是生產晶片所需的矽,有76%都來自中國。此外,台灣位居全球晶片製造中心的獨霸地位,在台北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令各界都感到十分不安。因此,歐盟希望能在晶片製造方面趕上亞洲和美國,減少對亞洲的依賴。
馮德萊恩說,任何貿易的擾動都會損害歐洲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內需市場:「我們都見證了地緣政治的風險是如何急劇增長。這就是為什麼加強歐洲重要商品和技術的供應鏈,是至關重要的事。」
她表示:「這也代表(歐洲要)擴大我們在晶片市場上的地位,提升自有產能。半導體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在歐洲進行更多的大規模生產。」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也在現場說,晶片有如「21世紀的石油」,幾乎所有東西都仰賴晶片。
歐盟計劃透過一項補貼案,以在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下,促進自家的半導體生產。隨著新冠疫情封城引起晶片短缺,歐盟上個月才同意了一筆價值430億歐元(470億美元)的晶片補貼案,以確保手機、汽車、冰箱等所有被影響的商品,其關鍵零部件在後續的生產過程中能穩定供應。另外還有補貼提升歐盟內部半導體產量的《歐洲晶片法案》,以及確保製造晶片所需的稀土和原物料能穩定供應的《關鍵原物料法案》。
英飛凌耗資50億歐元打造了這座位於德勒斯登的新半導體工廠,預計將於2026年投入生產,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投資案。
除英飛凌外,美國Wolfspeed、英特爾(Intel)等其他晶片製造商,目前也正在德國投資建廠。外傳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TSMC)也將在德勒斯登設廠。今年4月,德國薩克森州(Sachsen)科研部長格姆科夫(Sebastian Gemkow)曾率領訪團赴台灣交流,宣布最快今年9月將在台灣設立辦事處,有機會將台德交流從學術交流層次擴大到相互投資層次,但並未證實台積電設廠一事。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