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代工龍頭、有台灣「護國神山」之稱的台積電(TSMC)據報將到德國東部半導體重鎮德勒斯登(Dresden)設廠,料2025年開始生產。路透社近日引述消息稱有關計劃已進入最後磋商階段。
如果成事,將是繼赴美國、日本之後,台積電生產基地進一步國際化,並首次在歐洲設立工廠。這也體現《歐盟晶片法草案》(EU Chips Act)今年1月通過後,台灣與歐盟的「晶片外交」。
不過,此事在台灣引起爭議,具官方背景的中央通訊社3月13日發表題為「對台灣『只想要不肯給』晶片外交不是歐盟說了算」的特稿,批評歐盟礙於中國大陸的壓力,對台灣只要晶片、不談外交,包括拒談「台歐盟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簡稱BIA)。
此前,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不同黨團連日舉行論壇,討論台灣與歐盟的經貿合作,不少議會成員都呼籲盡快洽簽BIA,視訊出席的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也暗示若達成協議,雙方的半導體貿易將會增加。
但代表行政機關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歐盟執委會)出席的官員大唱反調,歐盟對外行動署亞太總司長古納・維岡(Gunnar Wiegand)指台灣投資環境穩定毋需BIA,「很多人支持(協定)是為了政治原因,但從經濟因素看並不需要」,歐委會貿易總署遠東部門主管艾德琳・辛德爾(Adeline Hinderer)則稱對台經貿協定的內容「可涵蓋在現行對話管道下,沒有需要改變現況」。
歐盟大國與北京關係微妙
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向BBC中文表示,歐洲議會為直選產生的民意代表,歐盟委員會是非民選產生的行政機關,兩者對台灣經貿協定的態度矛盾令人擔憂。
「現在並非歐盟拒絕與台灣簽BIA,而是歐盟委員會。這削弱了歐盟的國際形象,讓人覺得歐盟內部的不同機構互相打架,而當內部的分歧暴露在公眾視線,就很容易被北京利用。」
葉皓勤指出,歐盟27個成員國各有不同利益和政治考量,親台灣的主要是中東歐國家,其他國家如愛爾蘭、德國都與中國有緊密的經濟往來,西班牙忌憚國內的分離主義,匈牙利儘管是台灣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接受國之一,但總理奧爾班是歐洲最親北京的領導人,在此情況下歐盟很難在台灣議題上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