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不過,這個「常言」擺在政治活動,特別是對有意競逐大位的人而言,就太不公平了。
不認同中華民國而競選中華民國總統,是政治詐欺
比方,為了衝刺國民黨「徵召提名」的郭台銘,活動量最大,出錯率最高,密集活動搭配密集道歉或澄清,只說明一件事:人前郭台銘和人後郭台銘,不是一個人;準備啟動黨內提名的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訪美返台,第一場活動出席政大座談,就冒出「低薪科系要縮編」的爭議,事後發文澄清是「複雜問題簡單答」的結果,自認智商高於常人的柯文哲,機敏答題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慣性,本性難改,估計類似爭議在未來的競選過程中,不會更少;唯一確定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批評在野黨的國家認同是「精神分裂」,同樣被駡得滿頭包,文宣YT上路,主打溫馨路線,降低負面聲量也降低了關注度;國民黨可能徵召人選侯友宜,話最少,貌似出錯率低,但曝光率也低,甚至他的少言寡語,常讓選民不耐煩。
參選人迥然有異的表現,引發的正負面評價,牽涉參選人的個人特質,更重要的,是涉及選民對「總統」的想像,既不同於縣市首長,更不同於民意代表,當然,做為「國家元首」,肯定不能像名嘴張口就說,即使講笑話還得考量有沒有「領袖範」,畢竟總統代表的是國家形象,當賴清德痛駡在野黨國家認同是「精神分裂」的時候,他忘記高票連任的蔡英文,之所以能走出比民進黨更寬闊的空間,是因為她承諾主政下的國家「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不論她的承諾是不是謊言。賴清德的危機是,中間選民對他已經失去了想像,更危險的是,甚至相信他是不認同中華民國的人,不認同中華民國而競選中華民國總統,某種程度也算政治詐欺。
爭取提名能容錯,提名確定失言就宣告競選結束
郭台銘急於表現自己,他愈急就愈打破民眾對他的想像,事實上,對比四年前,選民對郭台銘的期望值已經降低,這從他一個月衝刺,民調反而顯著下滑可見一斑,「政治言行過卑過亢」是他的毛病,四年前懇求韓國瑜退選,初選落敗翻臉嚴詞退黨,四年後九十度鞠躬向國民黨道歉,聽聞國民黨可能「內定」,「非常驚訝」,用名嘴黃暐瀚的說法「後果不堪想像」;郭台銘到現在無法理解,四年來與國民黨形同陌路,一句話「想爭取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就認為國民黨應該徵召他,才叫人難以想像。
郭台銘最新澄清文強調,「我不可能那麼無知,要選總統對於政策的思考不可能草率沒準備。」此言應該不假,事實上,最敢於思考的應該就是他,從他談AI產業到能源政策,都是國政大問題,但從AI談到八萬機器人對戰解放軍,從核能政策談到一縣市一核電站,從公司治理談到不要議會監督,當然就是「失之草率」,爭取提名過程還有容錯空間,讓他白天講錯話,晚上發澄清文,一旦提名確定,一個錯誤可能就宣告競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