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再論「非共而不反共」政策何以在台灣無法推行?

2023-05-14 07:20

? 人氣

再加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際統治區比例懸殊,外國沒有辦法如看待東西德和南北韓那樣,將台灣與大陸視為平等的兩個中國看待。受到上述的兩項前提影響,就算是反共的西方民主國家都會從追求市場的考量,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更何況是意識形態與中共相似的共產主義國家或者威權主義國家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因此台灣想推動「非共而不反共」政策,實際上是比新加坡與南韓更加困難的,同時受制於本身的憲政以及與對岸相比實力懸殊的雙重影響。如今南韓不只面積與北韓相當,經濟以及傳統軍事力量都發展的比北韓完善,只差沒有核子武器而已。或許這也是為何北韓金氏家族時常出爾反爾,破壞與南韓之間協議的關鍵原因,因為持續遵守下去的結果就是大韓民國統一整個韓半島。

過去兩岸能夠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前提下發展經貿關係,來自於大陸的經濟實力還有軍事實力都不足以單方面改變現狀,只能夠靠單方面讓利來穩住台灣不走向法理台獨。如今野心勃勃的習近平已大權在握,中共的經濟還有軍事實力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更不會給台灣推行「非共而不反共」的外交空間。

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大陸後,中華民國外交部帳周書楷試圖打「蘇聯排」,但更多的目的是穩住對美關係,不是發展對蘇關係。(作者提供)
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大陸後,中華民國外交部帳周書楷試圖打「蘇聯排」,但更多的目的是穩住對美關係,不是發展對蘇關係。(作者提供)

難以推行與蘇聯的真正和解

1968年蘇聯與中共的關係全面惡化,莫斯科從牽制北京的角度出發派遣特工葉夫根尼耶維奇·路易(Vitaly Yevgenyevich Lui)化名路易斯(Victor Louis)訪問台北尋求合作。這一度讓蔣中正看到了反攻大陸成功的希望,主張中華民國應該將老朋友美國與新朋友蘇聯團結起來,攜手合作推翻紅色政權,讓他能在去世前重返大陸故土。

事實上在路易斯造訪台灣以前,就已經有部份歐洲共產主義與台灣接觸。比如在狄托(Josip Tito)領導下,關係與蘇聯不睦的南斯拉夫,就曾經在1958年八二三砲戰時批評毛澤東破壞區域和平。等到路易斯訪問台灣後,中華民國得以透過西歐的第三國同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以及匈牙利等華沙公約組織國推動經貿交流,算是大幅提升了實質關係。

然而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歷史上有太多相互出賣的歷史,使得雙方很難建立起真正的互信。在國共合作北伐的時代,史達林(Joseph Stalin)曾有意扶持蔣中正成為中國「非共而不反共」的領袖,結果蔣中正發動清黨狠狠捅了史達林一刀。接著到了二戰爆發時,蔣中正再次不給援助國府抗日的史達林顏面,在國際聯盟大會上放縱西方國家驅逐蘇聯,逼得史達林決定徹底與蔣中正翻臉。

所以等到國共內戰爆發後,史達林雖然表面上根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實際上卻暗中扶持中共叛亂,直到成功將蔣中正驅趕到台灣為止。從蔣中正到台灣以後撰寫的《蘇俄在中國》一書來看,即便毛澤東在60年代已經成為雙方共從的敵人,台北與莫斯科累積多年的敵意還是難以消弭。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