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英九總統造訪大陸,造訪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時,目睹抗戰初期重慶遭無差別轟炸的畫面,痛批日軍對平民的轟炸過於惡劣。隨後馬總統話鋒一轉,強調美軍後來在李梅(Curtis E. Lemay)將軍領導下,以燃燒彈與原子彈轟炸日本,因此得到了報應。馬總統的這一席話,確實在戰時的中國人心目中有很大的代表性。
凡是走過抗戰歷史的老一輩,幾乎都不會對日本遭美軍轟炸一事表達同情的立場,畢竟日軍在華戰爭暴行實在是太令人刻骨銘心。改革開放後,抗戰歷史的研究在大陸不再是禁區,越來越多對岸人民,尤其是對二戰國民政府有高度認可的「國粉」與「民國派」也認可這樣的說法。「原子彈下無冤魂」,某方面成為了兩岸人民的高度共識。
當然馬英九總統的說法,在台灣未必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許多獨派早從2013年起,就以台灣在戰爭末期遭到美軍轟炸為由,反對中華民國政府站在同盟國的立場紀念二戰。可一個最奇妙的地方,是在於盟軍95%以上對日本和台灣的轟炸,都是由美軍執行。中華民國空軍執行的次數,恐怕五次都不到,何以獨派只敢聲討二戰的重慶國民政府,不敢聲討美國?
大家喜歡以「二分法」來看待歷史,仿佛只要是與中華民族史觀作對的論述,就必定能得到今日反對中共的美國支持。可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不曾對轟炸日本的行為表達過歉意,美軍也沒有對戰時空襲日本的行為表達過任何遺憾。相反的,1945年8月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的第509混合大隊,仍持續保持在美國空軍的編制之中,擴編為第509轟炸機聯隊。
許多獨派與統派的朋友,認為中共與俄羅斯以二戰秩序的捍衛者自居,理應在轟炸日本這個議題上支持美國才對。恰恰相反的是,自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以來,俄羅斯已經不只一次譴責美軍戰時對德國、日本無差別轟炸的「暴行」。而歷史上第一個站出來批判美國以核子彈攻擊日本的人,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顯見中共對原爆的傳統立場其實「與我們想的不一樣」。
毛澤東為何反對丟原子彈?
1945年8月8日,人在延安的毛澤東經由《解放日報》瞭解到廣島遭原子彈攻擊的消息,他不像其他國共兩黨的領袖或者尋常老百姓一般欣喜若狂,反倒是立即去電《解放日報》的社長博古予以一頓痛罵,指出「這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原則錯誤」。博古為求慎重,第二天就帶著《解放日報》副總編輯余光生和新華社編輯科長陳克寒前往毛澤東辦公室,並為此又被痛批了一個小時。
也就是在毛澤東把他們罵得口沫橫飛的同一天,第二顆原子彈被B-29轟炸機扔向了長崎。那麼毛澤東為什麼要批評《解放日報》對原子彈的報導呢?原來他認為這樣的報導「嚴重的淡化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十餘年的抗戰成果和世界廣大反法西斯戰士們的抗戰成果,將功勞極度誇大和不切實際的安置在了兩顆原子彈和其背後的美國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