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一名資深官員11日表示,這次會談並沒有必須「克服」的議題,交談也非常「坦率,有建設性」:「雙方都明白在許多議題上與對方意見分歧,有些地方也無法改變對方,但外交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需要說明立場、保持溝通管道的暢通。」參與「蘇王會」的一位美方官員會後也對CNN表示,他認為美中雙方都認到間諜氣球事件導致了美中對話的暫停,「我們正在尋求超越這一點,重新建立標準的正常溝通管道,處理現有關係中的緊張局勢」。
雖然蘇利文與王毅沒有說出什麼新概念、達成何種新共識,但美中恢復高級別對話一事確實值得關注。除了《紐時》點出「蘇王會」的真正意義,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何瑞恩(Ryan Hass,曾任歐巴馬政府國安會的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表示,蘇利文與王毅的會晤為接下來的拜習通話奠定基礎,因為雙方的新聞稿均以「坦誠的、實質性的和建設性的討論」,都強調「同意繼續利用戰略溝通管道」。以過去的經驗來看,美中在舉行這個級別的會晤之後,往往就會是雙方領導人的通話;《Politico》則判斷,或許美國財長葉倫與商務部長雷蒙多的北京行已經有譜。
《路透》11日引述了解美國政策的四位消息人士說法,加上美國國務院的內部電子郵件資料,美國國務院確實推遲了與中國人權相關的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敏感行動,以此來管控氣球事件對美中關係的損害。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迪皮波(Gerard DiPippo)表示,路透該篇報導證實了許多人一直以來的猜測,也就是美國確實推遲了對中國的制裁,希望藉此鼓勵台海兩岸接觸。但迪皮波也質疑,推遲對中制裁「能被永遠推遲」嗎?
《南華早報》則說,美中11日針對「蘇王會」的兩份官方聲明,可以看作美中關係融冰最明確的訊號。原本去年11月的峇里島拜習會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計今年2月就要訪問北京,不過包括美國上空的間諜氣球事件、我國總統蔡英文訪美會晤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後的圍台軍演、加上習近平上個月訪問莫斯科拒絕譴責俄羅斯,都讓美中關係持續惡化。
不過即便如此,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仍持續表態打算訪問北京,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11日也終於跟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見面討論經貿問題。加上蘇利文與王毅在維也納連續兩天會面,甚至直接針對台灣問題交換意見、而且並未因此再次上演僵局,即便布林肯何時能訪問北京似乎仍不明朗,但各方均看好美中將持續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