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解析中國備戰:為防食品、能源遭禁運,習近平下令確保供應穩定

2023-05-29 19:10

? 人氣

一名解放軍的儀仗隊成員在天安門廣場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週年升旗儀式上展開中國國旗。(美聯社)

一名解放軍的儀仗隊成員在天安門廣場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週年升旗儀式上展開中國國旗。(美聯社)

去年10月13日,抗議清零封鎖的活動人士彭立發,在北京四通橋掛上鮮紅的反政府標語「不要核酸要吃飯 不要封鎖要自由 不要謊言要尊嚴」。3天後,習近平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這兩人儘管立場相反,但都一致指出中國的弱點在於擔心缺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衛報》(The Guardian)本月推出「中國的戰爭基金」(China’s war chest)系列報導,29日以〈北京欲彌補易受食品和能源禁運影響的弱點〉為題刊出分析文章,指出中國未來若與台灣發生衝突,它的最大弱點將是對食品和能源進口的依賴,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如果中國經濟要經受住與台灣的軍事衝突,以及隨之而來的國際制裁,就需要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

民以食為天,自清朝以來,如何養活全中國人口,是每一位領導人都面臨的難題。該國擁有佔世界1/5的人口,但耕地面積只佔全球7%,而且隨著都市化發展,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農民數量也逐漸減少。結果,當代中國社會依賴進口糧食來填飽14億人的肚子。

對中國領導人來說,確保戰時狀態的糧食供應穩定至關重要。習近平在去年10月的報告中,將糧食列為國家安全的其中一項,表示應「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夕北京四通橋抗議(網路擷圖)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夕北京四通橋抗議(網路擷圖)

北京設法糧食自主 疑鼓吹「退林還耕」

北京正在努力減少對戰略對手的依賴。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22年至2023 年中國對美國玉米的訂單同比下降70%,訂單缺口得改從更親中的國家彌補,例如巴西。中國去年為了加快從巴西進口玉米,而同意免除病蟲害檢查;今年1月,巴西已向中國交付了第一批進口玉米。

對當局來說,提高國內糧食生產力是更難的挑戰。根據中國2021年公布「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該國當前耕地面積約為19.18億畝,表面上守住了當局長年設置的「18億畝耕地紅線」,但由於中國不少農地有耕地退化、水土流失等問題,導致在中國種植某些農作物的效益更低,成本達美國兩倍,但產量還較少。

而且當局長期推廣「退耕還林」,過去10年間耕地變成林地多達1.12億畝。但今年傳出,一些地方政府似乎為響應糧食安全運動,而啟動「退林還耕」。據美國之音(VOA)報導,4月中旬以來,不少中國網友在微博和推特分享中國林地被改為耕地的照片,其中包括河南省將整片樹林、水塘濕地重整為農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