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畢業季,懷念林文月、胡台麗、梁丹丰三位老師

2023-06-04 07:10

? 人氣

不過,引起我更深入注意到胡老師的卻是1988年 《矮人祭之歌》(Songs of Pasta'ay),主要原因就是在上課時學生的報告,針對了平埔族阿立祖哮海祭做了現場深度的報導,他是新聞系的學生,對於宗教族群的議題頗為關注。從公廨前尫姨主導整個阿立祖祭典,夜祭時領著身著白衣的童男童女往海邊,吟唱那凸頭騎白馬的阿立祖,打著「太上老君」旗號引領著遇海難的族人登岸脫險的故事,舞步隨著低吟的旋律形成了壯觀的哮海夜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平埔的阿立祖夜祭中,哮海的傳唱內容和阿立祖救援與對後世子孫的提醒教誨,顯然也在詞曲內每年被傳唱著。學生認真地去對比胡老師《矮人祭之歌》,發現兩者之間對於族群來源、生活與文化都從他們的祭歌中傳承下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平埔族的尫姨也意味著母系社會的基本結構依稀在族群中運作,儘管是後來漢化愈深,與漢人通婚也日益增多,然而這個拜壼族群的文化軌跡依舊被年輕世代傳接著。雖然隨著時間與耆老、族長或尫姨逐漸老化凋零而速流失。面對這樣的現象,胡老師和她的團隊們鍥而不捨地為原生族群們默默紀錄下聲音、影像與走過的族人足跡。為快速與大量流失的原民文化做了最真實地保留!

胡老師的作學問與追求真理的熱情可從她自己所說的這段話中看到,「…對賽夏族矮人祭歌舞祭儀「疊影」現象的分析、對祭歌歌詞的詳細記錄與譯註、…對矮人祭歌歌詞的紀錄與整理是極為艱難繁瑣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唯有經由祭歌『文本』的細密解析,再配合祭儀『文化展演』活動的實地參與觀察,我們才有堅實的資料來揭示賽夏文化記憶中特殊『疊影』現象,並有助於珍貴祭歌的傳承。當我發現賽夏文化不能以觀看單一影像的方式而必須以「疊影」概念來理解時,那種驚訝與揭密的快樂真是難以形容。」堅實的田野調查,再加上在現場的「文化展演」的觀察,還原了原民社會的原來的風貌。再加上胡老師推動的「原舞者」,構成了胡老師對台灣原民文化人類學的研究與實踐架構。

還有在看到了由原住民青年組成的「原舞者」團體,在藝文界熱心人士支持下,以藝術學院演出過的歌舞節目為基型,進行全省巡迴演出。這些原住民團員到台北演出時,「他們的聲音與動作中所流露出的濃厚原住民山林原野氣息,深深地感動了我」。

不過,胡老師也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儘管我們的出發點是多麼的良善、行事是多麼的審慎、社會實踐的熱情是多麼的澎湃,但有些事的演變不是我們所能預料和掌控的。譬如,『原舞者』 經過一年多敬謹與專注的學習,1994年賽夏族矮人祭歌舞在國家劇院的演出可謂空前地成功,可是其後卻發生了讓我難以釋懷的賽夏族主祭妻子去世的事件。在難過之餘,人類學的訓練幫助我探索並反省『社會實踐』與『文化真實』之間的關係」。這對於任何政治人物來說不啻是當頭棒喝,在尊重原民的「文化真實」之際,各位政治人物,可曾想過除了要他們的選票之外,還有什麼是你們為原民做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