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當歧視成為眾所樂見的搞笑噱頭與潛規則…

2023-06-10 06:40

? 人氣

作者認為,歧視經常和優越感掛鈎,對特定族群的負面刻板印象就時常屬於歧視。(示意圖,Unsplash)

作者認為,歧視經常和優越感掛鈎,對特定族群的負面刻板印象就時常屬於歧視。(示意圖,Unsplash)

很湊巧也很遺憾的,日前海峽兩岸幾乎同時爆發廣受矚目的族群歧視事件。台灣這頭是一組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長候選人,在參選政見中提出大量歧視性主張,海峽對岸則是一組國泰航空的空姐私下議論陸客,沒想到被乘客錄音舉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歧視…反映人性本能的損人利己行為

歧視堪稱是人性本能,主因在於佛洛伊德所言的「本我惡魔」…歧視可以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其中包括虛榮心,否則各過各的,別人如何與你何干。因此,掌權者經常鄙視無權者,高學歷者經常鄙視低學歷者,富人經常鄙視窮人,都市人經常鄙視鄉下人,凡此種種,堪稱無所不在。

其他的歧視原因還有很多,但經常都和優越感掛鈎。對特定族群的負面刻板印象就經常屬於歧視,例如台灣社會過去有許多人認為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原本只是「錯把個案當通案」的刻板印象,但批評者通常都帶有學業成績上的優越感…所以台大經濟系那組候選人提出「體育生入學名額減少」的政見,宣示體育生沒有資格和他們一起學習。

國泰空姐的歧視事件是另一個故事,不但展現出部分港人面對陸客之際的優越感,更赤裸裸的暴露出「外黃內白」的崇洋心態,而後者其實是鄙視黃種人身份的歧視,並藉由認同白人社會來彌補自己的卑劣感。也因此,她們才會出現只用英語溝通,而且因為陸客搞不清楚地毯(carpet)與毛毯(blanket)的差別而加以取笑的事件,以及許多過來人指控的「空服員只對白人殷勤」。

在當前的台灣和香港,不論是學校教育或社會教育,都必定會公開強調「人人平等」和「尊重他人」。那麼,為何兩地還會出現這類歧視事件呢?本文用兩個人類行為理論來略作解析。

歧視…行為學派基本理論的解釋

首先,行為學派的基本理論告訴我們,行為的後果決定了我們是否會從事該項行為。台大經濟系事件中,優越感或許並非主要考量,更重要的理應是用搞笑的方式吸引眾人的注目,從而「一戰成名」(主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宣稱是在開玩笑)…既然這類搞笑很少受到懲處,而影視節目早已證明這類搞笑吸睛效果良好,那麼即使選戰敗北也可以打出名氣,因此對獲選希望不高的學生而言,顯然是比正經八百的政見更理想的抉擇。

國泰空姐歧視事件則完全不同。取笑陸客可以滿足自己的優越感並減輕源自於本身膚色的卑劣感,在並未顧慮到對話內容可能外洩,而國泰航空過去顯然並未關注歧視問題之下,無疑是有利無弊,那麼何苦克制取笑陸客的念頭?

歧視…理性行動理論的解釋

理性行動理論針對行為的前提加以補充。根據該理論,如果你覺得該項行為不對,或者你覺得個這個社會無法接受該項行為,那麼你就不太可能從事該項行為。因此,台大經濟系事件中,主角或者是自己認為族群歧視沒有不對,或者是覺得這個社會(尤其是親友和其他「重要他人」)可以接受族群歧視,甚或是兩者皆有。國泰空姐歧視事件亦然,只不過歧視對象限於陸客,並非台大經濟系事件那種「廣開地圖砲」,同時針對許多族群發出的歧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