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其中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均已提名候選人,形成「三腳督」局面。《經濟學人》5月31日直言,民眾黨和國民黨合作或許能帶來台灣海峽緊張情勢的表面緩和,而3黨候選人都承諾尋求和平,但這一切取決於中國。
《經濟學人》稱,台灣新總統會在沸騰的美國和中國兩強對決中心上任,而國民黨與民進黨一如往常,互相抨擊對方討好或挑釁中國。前者把這次選舉稱為「戰爭或和平」的選擇,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對話;後者則說是選擇「民主或獨裁」,並認為要和其他民主國家建立聯盟。
《經濟學人》說,台灣選民過往是依據身分認同投票,即國民黨是1940年代在中共贏得大陸江山後逃離中國的華語使用者政黨,而民進黨是台語使用者為多數的政黨,且其多數成員想要台灣正式從中國獨立。不過現在逾半數選民不選擇這2黨,更有4成的20多歲選民宣稱是中間派。
「非比尋常,第3政黨候選人、民眾黨的柯文哲,或許也會是要認真看待的對手」,《經濟學人》表示,柯文哲的選戰聚焦在國內關注的能源、住房議題,而非與對岸的關係,並稱身為前台北市長的他創立民眾黨,自稱有亞斯伯格症候群,且說話模式直率,有時是難以應對。
《經濟學人》指出,柯文哲聚焦的議題被證明受歡迎,因為近期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超過20%,僅落後國民黨候選人、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幾個百分點。柯文哲強調自己在挑釁和聽從中國之間,提供選民「第3個選擇」,但《經濟學人》稱:「事實上他的政策曾較接近國民黨的(政策)。」
柯文哲選戰聚焦國內議題
「他(柯文哲)曾告訴上海官員,台海兩岸是『一家人』,疏遠民進黨的支持者」,《經濟學人》寫道,柯文哲被批評受到中共影響,但其支持者認為他是「極度務實」。學生梁日章(音譯,Liang Jih-chang)就引據柯文哲和上海官員互動的能力,認同他「極度務實」,且打算投給他。
至於侯友宜,《經濟學人》認為,國民黨想藉由他打破其建制派(establishment)形象,而建制派指支配政黨的菁英階層。侯友宜是直率、看起來沉著的前警官,且是以效率著名的溫和派,「用民進黨前立法委員的話來形容,就是『台味』」。
《經濟學人》提到,據稱侯友宜的台語說得比中文好,國民黨希望他能吸引基本盤以外的選票,但《經濟學人》認為,這取決於他的兩岸政策,其至今依然模糊不清。侯友宜曾表明,台灣不應成為美國和中國2個「大國之間的棋子」,可是在反對「一國兩制」立場上,又一直是泛泛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