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而言,聯準會6月不論是繼續升息或暫緩升息腳步,影響相對都不會太大,因為國內央行再升息的機會都已低,原因在國內經濟走弱,第1季甚至出現2.87%的衰退,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掉到2.04%,而且再下修的機率高,這種經濟情勢下,央行缺乏太多升息的底氣與條件,即使因通膨數字不佳必須升息以「對外交代」,恐怕也只能「意思意思」升息半碼。
對台灣影響較大、且更嚴重的問題,應該是中國經濟與兩岸經貿。中國經濟在首季出現4.5%的成長,燃起外界期待後,4月之後卻顯得力振乏力,這種被稱為「弱復甦」的經濟成長,表現在消費、工業生產等成長率都低於預期,出現在投資、房產低迷,這2大振動中國經濟的力量都走弱。原因則是內外都有:外部當然是以美國為首打擊中國經濟的地緣政治鬥爭越演越烈,內部則是官方政策對民間企業的控制與壓制,影響著經濟信心,所謂「結構性因素」(如債務累積、人口老化等)對經濟進一步成長的阻撓,似乎越來越明確。
中國市場占台灣出口的4成,中國經濟走弱,當然需求會降低,連帶對台灣產品的需求就減少,看看台灣出口連續衰退就知道。但警訊不僅於此,台灣對中國出口的衰退幅度遠超過其它,其中是否有貿易戰、科技戰的混戰與供應鏈重組中,台灣產品被替代的因素,值得警惕與深入探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代表的是即使中國經濟復元、需求恢復,但台灣的出口也難恢復原狀,因為已經「被替代掉」了。
政府在宣揚台美經貿協定的意義與重要性時,別忘記關照、了解一下更重要又關鍵兩岸經貿是否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