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在民國108年與清華大學合作所謂「將星計畫」,屬於菁英版的ROTC,首屆學生將於今年跟著在復興崗參加聯合畢業典禮的各官校畢業生一起任官下部隊,當國人看到國軍飢不擇食,窮盡各種手段募兵,只吸引到8+9和窮途末路欠款仔的窘況時,很欣慰終於有高素質新血的加入,但高興之餘,也不免讓人擔心這些孩子在軍中的未來,一是他們成長於強調學術與自由的大學環境,二是沒有相濡以沫、共同生活訓練的軍校同學。對於身分轉換和部隊文化的適應與瞭解才剛起步,立馬要扛起軍官的責任和壓力,除非有長官刻意維護,又分發到專業或學術單位,否則在適應上將會是這些孩子的一大挑戰。
此外,派送國外軍校是國軍另一條培育高素質人力的方法,但依據國防部自己的資料,送訓美國軍校畢業人員,平均服役年資14.3年;退伍人員中,以服滿法定役期82.5%最多、健康因素15%次之、不適服汰除2.5%再次之。這其中包含多位自執世界軍校牛耳的西點畢業人員,為何這些萬中選一、耗費公帑送訓國外軍校的畢業生,返國服役期滿後(或未滿)陸續掛冠求去?
立委溫玉霞指出:留學歸國的軍官在部隊多擔任翻譯官、被部隊排擠、在美國求學與訓練的風氣,與國軍差異甚大,又自認無法改變而選擇離開。但國防部以一貫的風格和人設回應:送訓國外軍校畢業生係屬專業人才培育,多半因個人因素選擇退伍,人員雖不留於軍中,亦可於社會各行業中發揮長才,蔚為國用。翻譯成白話,就是這些人自己要走的,跟我無關!這些人出去了還可以造福國家社會,還都是我部功勞。
無論是清大畢業生,還是留學歸國生,他們的共同特點都具有聰穎的天資以及優異的學習成就,當這些少數菁英來到大多數成員成長背景、價值觀都與之不同的組織中時,必然產生衝擊和矛盾。當然,一個環境要改變需要時間,尋求優質人力加入也值得肯定,但若資深人員食古不化,只知道找人而不自我檢討,任憑人事參謀王把人事搞成自己人的事,縱使台清交畢業生都來從軍,也只是反覆上演劣幣驅逐良幣的戲碼。
祝福這些孩子們都能跟他們的班隊名稱「將星計畫」一樣,在軍中平安發展、順利摘星,而不是帶著恨與怨抱憾離開。
*作者為政治作戰學院前政戰主任,現職民間企業人資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