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凱大熊專文:香港被寵壞論─一個顛倒黑白的譬喻

2023-07-02 07:10

? 人氣

2016年,香港立法會的親北京建制派議員發動流會,不讓本土派新血梁頌恆及游蕙禎再次宣誓。(資料照,美聯社)

2016年,香港立法會的親北京建制派議員發動流會,不讓本土派新血梁頌恆及游蕙禎再次宣誓。(資料照,美聯社)

「無論是強化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還是打擊遏止「港獨」活動,維護社會穩定,都需要大家站出來盡自己的力量。也許我們會面臨壓力,但絕不能動搖。」──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談話,二○一七年七月一日。

主張香港獨立的大多都是年輕人,其中最直言不諱的人更是年輕。民調顯示,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香港人有四十%支持獨立。但中國御用學者在研究香港民族主義的時候,卻刻意避開這些經驗事實,反而將其發展成某種象徵。他們說香港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不切實際,一意孤行,追求那些會傷害自己的東西,卻把更好的東西斥如敝屣。有了這種定調,港中關係裡面唯一成熟可靠的政治勢力就只剩下中國的中央政府,而管教野孩子的事情,中央政府自然責無旁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年輕」本身有很多種涵義,它可以代表思想開放勇於探索,打破陳規不囿陋習;也可以代表年少無知,意氣用事。漢人把持的中國政府在描述少數民族的時候,經常用「兒童」來同時呈現上述各種意義。這些漢人居高臨下,一方面想像少數民族原始素樸,對現代經濟政治文化一無所知,需要跟「漢族哥哥」學習現代的知識;另一方面又想像少數民族清純未染,可以讓漢人暫時跳脫殘酷的現實,絕聖棄智復歸於嬰兒。蘇珊.布魯(Susan Blum)就有一項精彩的研究在探討漢人看待「原始」少數民族的態度,她發現漢人自相矛盾,一邊高高在上,一邊又充滿孺慕。

相比之下,官方學術著作中的香港形象甚至比少數民族的形象更為單調。二○一九年,田飛龍在《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發表了一篇論文,列出香港「青年本土主義」的六個特徵,每個特徵都是負面的:(一)未能理解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二)擁抱無政府民粹主義,選擇激進政治進程。(三)煽動武裝暴動,破壞香港對法治的尊重。(四)誘使人民採取越來越激進的立場。(五)天真擁抱臺灣政治人物與外國勢力。(六)不願意進行建設性對話、合作、規劃政策,只願意為反而反、一味拒絕、無謂掙扎。田飛龍警告我們,這些孩子很有問題,六大特徵全都犯了同樣的錯誤,而且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年輕人不理解《基本法》或是立場漸趨激進,都不會有什麼好處。中國的香港研究就是這樣,它們在經驗事實上面貼上一個帶有多重意義的符號,讓人們認為香港目前的「年輕」政治文化完全有害無益。

這些說法還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描述的香港不但是個孩子,更是個迷失的孩子,已經失去了異族原有的純真。香港在一九九七年移交時,中國官媒不斷把它說成一個走失的孩子,終於回家了。但是當團圓的喜樂逐漸消失,大家都得住在同個屋簷下之後,中國政府這個「父母」不得不開始處理這個喜怒無常、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在外面受到的壞影響。桑普在將香港視為「中國孤兒」的研究中直截了當地指出這個問題,認為香港不僅一直活在中央政府的掌控之外,而且被保護得太好了。從親生父母的角度來看,這個迷失的孩子被可惡的外國殖民者寵壞了,心智還沒成熟就接觸危險的現代社會,讓原本的赤子之心腐化殆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