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公共政策的價值選擇來看,國防是教育的上位政策。蔡政府縮短大學時間,就為延長一年兵役,當兵比學習還要優先。過去教育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現在是為軍事國防服務。簡言之,教育政策讓位給國防政策,以前是「經濟發展掛帥」,現在則是「戰爭動員掛帥」。
軍事與教育相融合,能學到以國真髓?
蔡政府有意借鑑以色列的經驗。以色列人不分男女,都是在高中畢業後先當兵。男性服役約3年,女性服役約2年,以色列國防軍的平均年齡是20歲出頭(美軍平均年齡是29歲)。他們在軍中發掘出自己的興趣、培養技能,甚至連旅居海外的以色列人,都會特別回國服役。等到退役後,真正去念大學的人只有五到六成。由於大學與兵役之間的結合,以色列才能成為「中東小霸王」。
觀察以色列的制度,其基本精神在於將軍事教育與高等教育相互融合,他們是讓青年自願去軍隊學習新科技。反觀台灣當前政府的急就章做法,只是意圖擠壓學生的受教育時間,來補充兵源不足。以色列人進入大學之前,學生通常會選擇先進入以色列國防軍服兵役,或者延遲服役日期,到世界各地去走一圈,以色列國防軍的專業跟高科技程度在全球馳名,還被拿來跟西點軍校相提並論。所以,以色列的大學生平均年齡會比其他國家的稍年長,而在軍中所受的教育和訓練也讓以色列大學生有較深的社會經驗和職業知識儲備。
而台灣在少子化、兵源嚴重不足下,先將義務役由4個月延長為1年,又出現教育部將中學生動員造冊,在兵力吃緊狀況下,慌不擇路,臨渴掘井,意圖竭澤而漁。而廟堂上的高官們,還主動推升台海緊張局勢,不只役男「不願役」,家長們更不願讓子弟入伍當兵,不願把子弟送上戰場當砲灰。
只會挖東牆補西牆,沙場老兵走光光
當國軍戰力青黃不接,蔡政府只會挖東牆補西牆,絞盡腦汁,想出要直接擴大利用社會上的宮廟義勇、保警、義警、民防、教召等力量,協助支援軍事勤務,現在又要「當兵3+1」向大學借時間換提前服役,除了在這些本末倒置、荒腔走板的KPI規劃中兜圈子,卻一直不肯思索如何讓志願役官兵「長留久用」——任令有經驗的沙場老兵大量流失,一年走掉一個旅,難道不是自廢武功?難道還敢色厲內荏地挑釁對岸,同時對內壓制「反戰」的呼聲?
民進黨政府臨渴掘井,臨時借鑑烏克蘭和以色列,大搞全民國防與警察軍隊化。大學生是否願意投筆從戎,在筆與戎之間,就是個價值選擇。當兵浪費時間,沒有學習到新技能,還要面對戰爭風險,進入社會後也沒有加分。治本之道,是讓當兵可學習新技能,而不是倒過來,減少在大學受教期程,否則,怎麼也解決不了役男和家長們心中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