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8月23日)中美兩國官員結束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並未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貿易戰快速升級,川普需要贏得中期選舉,保住共和黨在國會的多數席位,中國則急需穩住匯率,扭轉經濟放緩的趨勢,雙方都需要在談判桌前達成協議。
然而本次談判雙方代表級別從6月第一輪談判的「副總理級」,陡降至「副部級」,使外界對本次會談的成果不抱希望,中國網民則調侃下次談判估計「要派副科級」。
分析人士稱,因為第一輪談判的無果而終的教訓,所以派低級別官員進行「試探性、技術性」談判。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雙方經過第一輪接觸,在談判訴求上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美國訴求與壓力
雖然美國對中國進行關稅打擊的戰略性目的眾說紛紜,但其提出的具體訴求一直非常清晰—即停止知識產權侵犯、降低貿易壁壘。
談判前,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川普的目標是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及配額,阻止知識產權被盜,並停止強制技術轉讓。」
談判後,白宮發言人沃爾特斯(Lindsay Walters)在一份簡短的電郵聲明中再次確認,與中國官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討論,就如何在經濟關係中實現公平、平衡和互惠交換了看法。談判內容包括解決中國的結構性問題,涉及該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政策。
這與第一輪談判美國提出的訴求一致——要求中國立即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計劃涉及的先進技術領域提供補貼。
美國的訴求比較清晰,但中國並未響應。
路透社援引川普政府一位高官稱,不看好談判取得進展的前景,稱中國尚未解決竊取其知識產權和行業補貼的問題。「他們(中國)必須解決我們提出的關切,這一點至關重要,目前還沒有看到,但我們會繼續推動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對美國而言,這一訴求與其核心利益相符。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朴之水對BBC中文表示,經濟發展根本上還是被創新所驅動,而美國對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創新質量和技術發展能力的引領地位。因此,這也是美國試圖通過貿易戰堅決捍衛的。
中國的壓力與底線
分析人士指出,第一輪談判無果而終,因為限制《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提議,對中國來說則沒得談。
路透社援引中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稱,北京不願與美國就任何限制《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問題進行談判,中國把這一要求看作是美國阻止中國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
其次,中國在政治上可能更佔優勢。《紐約時報》援引一位中國官員稱,中國的一黨制政治體制、以及習近平主席對權力經久不衰的控制——尤其是在今年3月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之後——意味著中國在任何貿易爭端中都能比美國和川普持續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