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最劇烈改變的面向之一就是工作。例如在美國,有些任職於矽谷巨頭的員工,寧可減薪、搬到郊區進行遠距工作,也不想再進辦公室上班。
另一方面,當台灣受少子化及超高齡化兩股力量夾擊,人才短缺的考驗也更加嚴峻。我們除了見到半導體業大廠高喊找不到新進員工,我們也見到就讀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等專業領域的大專學生,過去十年來整整減少八萬多人。現在就連餐飲業、物流業也苦於缺工,產業生態大亂。
不過,同時也有企業準備就緒,成為求職者的頭號目標。究竟這些企業有哪些人才培育計畫,他們又怎麼看待就業市場這股全球性巨變浪潮?世界級啤酒品牌海尼根自有一套運作成熟的做法。
鼓勵同仁勇敢挑戰外派,最長可輪調5年
「海尼根在全球每個據點都有跨國人才交流制度,我們鼓勵同仁『Encourage to Dream and Pioneer』,因為這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DNA!」海尼根人資總監孫鈴萍指出。他介紹,台灣海尼根員工組成十分多元,除了有來自總部的荷蘭籍員工,也包括日本、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希臘等地,甚至還有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員工。
海尼根員工國籍之所以這麼多元,其實來自內部行之有年的跨國輪調制度。孫鈴萍解釋,海尼根每年為員工進行職涯發展規劃評量,若有人表達外派意願,公司會先考慮他們的工作表現和能力是否相符;由於各國分公司可能在不同時間公告不同職缺,內部網站上會隨時更新招聘需求,一旦有機會浮現,海尼根就會優先讓最符合資格的同事轉調屬意的國外據點任職。
孫鈴萍解釋,海尼根執行跨國輪調必然考慮當地物價,調整適合的薪資水準。他舉例,如果一位台灣同事被調去阿姆斯特丹,由於歐洲物價高出台灣不少,公司可能會提供津貼、基本薪資補助、福利補助、住房或交通等等支援,以避免外派者實質薪資減少的異常現象,反而失去本意。
孫鈴萍指出,海尼根的跨國輪調分為短期、長期兩種方式,短期外派通常為期3個月至1年,長期則是派駐當地1年以上,最長可達5年;無論員工選擇哪一種方式,海尼根都希望員工最終可回到原本工作地點,因為外派除了增進個人職涯發展,公司也希望員工能在最初任職的地點有長期規劃。
但孫鈴萍坦言,員工如果在外派地點適應良好,甚至結婚、生子,日子過得很滿意,他們確實可能不願回鍋最初任職的據點。「所以公司提供一些空間和彈性,可調整外派期限。目前還沒有員工在外派期間結婚的案例,但不排除有這個可能性」孫鈴萍笑說。
在一個員工來自五大洲的跨國公司,台灣員工普遍表現如何?他們的特色是什麼?孫鈴萍觀察:「台灣人才在工作上非常紮實,做事情認真細心,實力是非常穩的。所以當台灣人站在國際舞台,絕對不會輸給其他人」。但孫鈴萍也提到:「我有時覺得,台灣人還是太過謙虛了,總是希望準備好再舉手。往往機會有限,人才競爭的舞台也是相當殘酷且現實,如果你沒立即大聲秀出『我在這裡』,讓大家看見你,機會就會溜走!」所以他建議:「台灣人要對自己有信心,更勇敢一點。特別在海尼根,勇敢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勇氣正是我們價值觀的一部分」。
購併龍泉酒廠,國際化品牌落腳台灣南部
去(2022)年海尼根正式購併龍泉酒廠,消息一出,震撼本地酒業市場,正因如此,海尼根也啟動人數比以往更多的招募作業。孫鈴萍指出,過去海尼根在台不具備供應鏈管理和製造能力,因此現階段需要更多外派人力,協助打造一家世界級酒廠。
對此孫鈴萍強調:「屏東廠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想讓台灣本土擁有釀酒技術,也希望在南部職場環境多提供一個國際品牌的選擇。從企業雇主角度來看,我們將讓社會大眾看到,南部除了製造業和半導體產業外,也有其他很好的選擇。的製造能力其實很強,海尼根想善用本地資源,提供高品質啤酒給消費者。」
兩度獲頒亞洲最佳雇主獎
在後疫情時代,員工通勤、進辦公室打卡上班不再是日常,越來越多人反而更加留在家中工作。海尼根就放寬規定,只要在主管同意、身心狀況允許下,同仁可以在家辦公。「現在全世界大公司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打造能自然吸引大家回流、一起溝通對話的場合,而不是強迫進來開會的場所」,孫鈴萍說。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人才、工作氛圍大變革,海尼根已經做好準備。孫鈴萍指出,海尼根今年為總公司每一位同事配備新的升降桌椅,讓大家可以自由選擇站著或坐著工作,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此外,海尼根提供的彈性福利還包括照顧家人和寵物,甚至伴侶有心理諮商需求時,也可以報銷相關費用。
海尼根一系列打造員工溝通場域,並將外派輪調制度化的職務及辦公室設計,也獲得員工的肯定,進而兩度獲頒HRAA獎(亞洲最佳雇主獎)。孫鈴萍指出:「台灣海尼根一直很注重全人發展,對每天至少在一起工作八小時的人來說,工作環境和氛圍非常重要。工作方式也是如此,我們希望從工作屬性實現更多元共融的工作環境,讓大家更愉快」。
責任編輯/林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