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職場性騷擾場景,以及劇中主管的台詞「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觸動不少性犯罪受害者的內心,而曾在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內工作的陳汘瑈,5月31日在社群平台說出自己經歷的過往,帶起台灣的MeToo運動。
《中國專案》(The China Project)3日刊出陳汘瑈訪談內容,這也是她在揭露自己遭遇之後,首度同意接受具名採訪。「我在臉書(Facebook)貼文前,我其實花了很多時間照顧自己,試著從事件中治癒及復原」,陳汘瑈表示,「我很掙扎。很多人問過我,是不是那齣劇讓我站出來?其實並不全是」。
陳汘瑈說,由於《人選之人:造浪者》是以相似的政治幕僚職場為背景,確實為她帶來情緒出口,「我覺得那場景確實引起我的共鳴,特別是我曾做的工作,與劇中描繪的密切相關,我可立刻理解正在發生的事」。她透露,看到這齣劇的首個反應,就是大哭一場,「接著開始尋找適合言語來表達自己」。
「我還是下定決心面對這件事,讓它儘量能有個圓滿」,陳汘瑈告訴《中國專案》,政治職場上有許多隱匿處,讓許多不好的行為發生,且有很多不成文規定,「所以在我站出來前,我知道自己絕非唯一倖存者,一定還有其他人。這是為何我決定踏出第一步,站出來說出自己的遭遇」。
被問及對外界反應的預期,陳汘瑈稱,自己知道若首個說出的情況能被妥善處理,就會有更多人勇於說出自己的遭遇,「所以第1個案例確實是能否形成運動的關鍵。我投射的希望是其他人也能站出來,若不能,至少他們知道其遭遇並非個案,他們也不孤單」。
釋放情緒是治癒復原第一步
陳汘瑈直言,性騷擾在台灣相當常見,這個社會的女性也被教育會遇到這類情況,「我們常被說反應過度。當這種事情發生時,我們常被指責」。她表示,當遇到性騷擾而產生的噁心、羞恥、恐懼等感受,都很正常、自然,且復原的第一步就是釋放這些情緒。
陳汘瑈稱,現在有機會讓受害者站出來訴說遭遇,並知道這是超越政治的問題,「這種事每天發生,我們卻認為理所當然。是時候面對此問題,因為當人們開始學著身體界線受到尊重,人類尊嚴才獲得尊重,這很重要」。她提到,沒想過說出自身遭遇,會帶動台灣MeToo運動。
陳汘瑈指出,有男性網紅說出自己曾被女性騷擾的情況,因此不能只把MeToo當作單純的男性對女性,而是所有人都有可能是加害者與受害者,「很重要的是,別把自我保護的責任都推給女性」,並稱應把MeToo視為倖存者對抗犯案者(predator),男性也該要學習自我保護,與了解自己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