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松菸文創「鑑價收買」的難題 台灣BOT入末途

2015-05-04 13:59

? 人氣

松菸文創大樓的BOT案可能走上政府收買一途,台灣的BOT可能就此走入末路。(取自台北文創大樓臉書)

松菸文創大樓的BOT案可能走上政府收買一途,台灣的BOT可能就此走入末路。(取自台北文創大樓臉書)

台北市政府的松菸文創投資廠商富邦,向市府提出「鑑價收買」的要求;如果最後真走上政府收買,這大概是台灣第一個大型BOT案走上政府收買的案例,後續的爭議與風險其實非常高。但不論結果如何,台灣的BOT都可能因此走入末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推動BOT已20年了,除了早期最著名的高鐵、101大樓外,其它大大小小的BOT案非常多;雖然每個BOT案的「長相」都不一樣,有的是政府釋出特許權(如高鐵、ETC)、有的是釋出公有土地作指定用途,近來引起矚目的幾個台北的BOT案,包括松菸文創、大巨蛋、三創生活園區,大都屬這類BOT。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的BOT案已多達近1200個,總金額近兆台幣。

但不論是那一種「長相」的BOT,基本理念都是要借助民間的資金、經營能力,有些是投資原本該政府投資的公共建設,有些則是純商業設施(如晶華酒店、君悅飯店的地上權案)以繁榮經濟;在BOT計劃的關係中,政府與投資者被視為「夥伴關係」。但在台灣,因為社會上長期對政府「圖利廠商」的陰影,政府與投資者之間關係緊張。投資者參與BOT,著眼點必然是要有獲利,政府則怕廠商獲利太多被指為圖利。

要化解此矛盾,除了法令規範外,最重要的就是招標文件與合約訂定;不過,柯文哲入主市府後打破此標準;新市府認為前朝郝市府出賣市府權利,投資者獲利過多,因此重啟談判,或是要廠商變更原先的規劃與設計、或是要廠商增加給付的權利金。市府認為這是捍衛市民權益、打擊財團,投資者則是將本求利計算,超過了其能忍受的範圍,變成可能要虧損,大概就只能選擇「不玩了」。

松菸文創情況就是如此。松菸文創已完成BOT中的B(興建),所有安檢、執照都已過關拿到手,其情況與大巨蛋仍興建中,又碰上市府質疑安全問題不同。而市府及外界對其經營的質疑包括:文創面積低,旅館、餐廳多,辦公大樓又讓富邦集團的電信事業進駐,此外也要求提高權利金。

文化局長倪重華說辦公室搬遷的時間可以再協商,「為什麼要那麼強硬?」那是因為對投資者而言,如果恰恰是獲利來源的旅館、餐廳、辦公都要減少,權利金卻要提高,虧損幾乎難避免。

而更大的風險則是:柯文哲先前說松菸「一切合法,但社會觀感不佳」,藉著「社會觀感不佳」可以作許多溢出合約外的要求,顯然招標文件、合約、法令的倚靠不再;即使這關讓了,未來仍可能再提出其它要求,未來的經營面臨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升高。因此,乾脆壯士斷腕,現在就退場。

如走上市府照價收買,最先面臨的問題是:到底該花多少錢?富邦當然有一本「帳面價值」,但市府不可能依照此價格買,那就一定走鑑價,找公正第三方鑑定價值。富邦說花了百億元,市府現在只願意花低於60億元收買,單是收買價格雙方就可能要上法院吵;即使雙方對價格有共識,接著市府要面對的是如何拿出這筆錢─也許市府能以抵押、借貸方式過關。

不過,更大的難題在後面。市府拿到松菸文創後,要怎麼辦?如果就讓市府自己經營,依照台灣過去公營事業經營績效的「輝煌紀錄」看,大概很難期待,糟糕一點甚至可能成為市府的「錢坑」。如果要再把經營權標出去,市府訂的條件太苛刻─權利金更高、限制更多、要求低價租給「真文創」的面積更大,大概很難順利標出。但如最後為了順利脫標,不得不降權利金、取消各種限制條件,豈不白走一遭?

無論如何,市府處理這幾個BOT案的方式,固然贏得網民叫好、市民支持,但過份民粹的作法、缺乏對法令、合約的尊重,卻可能摧毀投資者與政府之間的基本信任。如果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在改朝換代、政權更替後,都能無視招標文件規定、不管合約如何訂定,就片面毀約,參與BOT的投資者面對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都大幅提升,很可能導致台灣的BOT就此走入窮途末路─政府的執行力與財力,有能力填補這個空缺嗎?

而這個結果,對台灣獎勵投資、推動建設、繁榮經濟而言,應該是禍不是福。恐怕這才是「照價收買松菸」案中,最值得觀察、也是最令人憂心的影響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