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晚清中西醫的匯通:《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選摘

2023-07-30 05:10

? 人氣

中藥行、藥罐、中藥房、中醫師、草藥(資料照,洪煜勛攝)

中藥行、藥罐、中藥房、中醫師、草藥(資料照,洪煜勛攝)

心與腦

前面討論了許多臟腑與其連結,那麼,這些臟腑與機能,有無存在什麼力量來操控全體(局)呢?這個問題牽涉到中西醫對生命中樞的看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我們日常生活的用語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什麼呢?請大家細讀下面的敘述:

我今天真開心,因為我拋棄了一些令我煩心的事。前天我的愛人說我不懂她的心,其實是她傷了我的心;我也希望心想事成,只是感情的不順遂卻讓我的心更加脆弱。不過,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總有一天我可以找到和我心靈契合的女朋友吧!這是在我心深處一個小小的願望。

大家也許都發現了,漢語中的「心」字,往往帶有感受、思考的意義,在這一點的論述上,就與中醫理論有雷同之處,但卻和現今西醫所認可的身體觀不同。現在大家比較知道的是:腦才是感受與思考的主體,而非我們的心。

在討論這個議題時,我們首先將現代知識與定義敘述清晰。就現代醫學的神經功能觀點來看,一個人的思想、記憶和學習都和意識有關;人在意識清醒時,不但瞭解自身目前狀況,知道過去的經驗,能計畫將來,並能對環境的改變做出恰當的反應。「意識」這個名詞包含兩個獨立的觀念:意識狀態(state of consciousness)及意識經驗(conscious experience)。前一個觀念指的是一個人正處於清醒、睡著還是想睡等狀態;而「意識經驗」則是指一個人處於任何一種的意識狀態下,所清楚知道的事情,像是思想、感覺、知覺、創意、夢境、推理等。

所有的意識經驗都經常歸諸於「心智」的活動,而「心智」一詞給人一個非神經性「我」的假象,存在於輸入與輸出的神經衝動之間,好像不單只是神經活性而已。但是,絕大多數的神經科學家都同意:「心智」代表的是任何一個時候,大腦所有神經活動總和,並不需要任何腦以外的東西 ,這就是現代西醫所認同的看法。為求論述上的統一,以下除了原典所載的專有名詞外,一律以「心智活動」來代表人的一切意識行為,不包含病態與潛意識的討論。本章從唐宗海的醫論出發,探討之焦點放在中西醫各自對人體的心腦論述,以及尋找由心,抑或是腦,主導心智活動的中西醫療文化中,對身體認知的種種差異。

最早關注人的心智活動中心是在心還是在腦的人,並不單是醫家而已,還有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古希臘時代就有Kroton Alkmäon(約西元前500年)施行動物解剖研究,發現腦髓是一切精神作用的中樞器官;但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Hippokrates, 約460-377 B.C.)卻認為人的精神中樞是在心臟。西方醫學後來仍有「自然力」、「靈氣」、「精神」等闡述意識狀態不在大腦而產生的意見分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