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歐盟唯一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歐盟的強國,自2017年馬克宏(Macron)擔任總統以來,起初大致追隨薩科齊(Sarkozy),與美國維持和睦關係,但2021年的 AUKUS 搶奪法國濳艇合約事件,法國召回駐美澳大使,使美法關係一度緊張。 2022年馬克宏連任總統,今年4月訪華以後,大有回到希拉克(Chirac)路線,走向戴高樂(de Gaulle)主義的氣勢,屢屢發言抵觸美國,而且說出了「成為美國盟友並不意味著成為附庸」,反對北約考慮在日本開設聯絡處,拉近中法關係,都讓美國頭痛。
今年6月底,巴黎郊外發生警方近距離開槍射殺17歲非洲裔男子的事件,輿論譁然,民眾對警察濫權、種族歧視的疑慮再起,紛紛上街示威,迅速蔓延成全國暴動。但是這次暴動的參與者極大多數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而且組織嚴密有效。焚燒了5900輛汽車,縱火了270個警察局和學校、暴徒興起了美式的零元購搶劫,造成法國近年暴亂最大的財產損失,共3000多人被捕,直到前幾天才平息。馬克宏公開懷疑有美國的黑手介入。但是美國除了以此警告馬克宏,並不敢推翻馬克宏的政權,推翻了馬克宏,最有可能取而代之的是極右派的國民聯盟黨的勒朋(Le Pen),她主張退出歐盟,退出北約,友好俄羅斯。
去年義大利的極右派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以24%的選票勝選後,黨魁梅洛尼(Meloni)聯合聯盟黨和意大利力量黨,組成的右翼聯盟,共得票45%,超過其他黨派,擔任新的總理。成為義大利史上首位女性國家領導人,也被視為是二戰以來義大利首個極右翼人物,被譏為新法西斯主義者。而她本人也曾表達對於墨索里尼( Mussolini)的敬仰之情。在競選期間美國指責梅洛尼領導的極右翼兄弟黨,繼承了墨索里尼的衣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在義大利大選投票前公開說,要是意大利人選了梅洛尼,我們會採取制裁措施。美國亟力支持梅洛尼的對手,左翼的聯盟民主黨,但僅得到 9%的選票,宣告敗選。
總理梅洛尼上任以後,淡化極右翼色彩,宣稱維持與歐盟美國的關係、不續約中國的一帶一路協議、支持烏克蘭。 27日受邀訪美時,受到美國國會領袖的讚揚,眾議會議長麥卡錫(McCarthy)說,梅洛尼是具前瞻性的領袖,她的遠見會讓美義關係更堅實穩固,但這都是政客的外交言語。梅洛尼會執行反對移民、反對同性戀LGBTQ的政策。梅洛尼屬於反對歐盟的疑歐派陣營、曾經指責歐盟過份介入成員國的內政、義大利會走自己的路。梅洛尼的內閣,出任基礎設施部副部長的比格納米(Bignami),貼出一張身著黑衫佩戴納粹標誌的照片。
最近波蘭的司法改革,要置波蘭的國內法高於歐盟法律,引起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憤怒,要停止歐盟的經濟援助,制裁波蘭。在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提出立陶宛缺乏國際法國家獨立的基礎文件以後。普京於 7月23日宣稱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地位,認為立陶宛仍然屬於前蘇聯,現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這些都造成歐盟內部的紛擾。
歐盟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而是27個大小國家混合的鬆弛組織,西歐瞧不起東歐,北歐瞧不起南歐,老歐洲瞧不起新歐洲,有的反俄羅斯,有的親俄羅斯、有的富裕,有的貧弱、紛爭不斷。美國本想利用俄烏戰爭恐嚇歐盟的安全,希望歐盟各國團結一致,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可惜戰事膠著,歐盟各國經不起長期耗損,心中各自盤算。加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實際上就是美國人,處處為美國利益指導歐盟,早已引起各國不滿,對美國陽奉陰違。今後歐盟各國,從瑞典、匈牙利、西班牙、羅馬尼亞到義大利,轉向右翼執政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國走向自主的道路,使美國難以掌控歐盟或北約。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