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進黨執政7年之下,有6成以上的民眾希望能夠實現政黨輪替。理由千萬種,簡言之就是不滿台灣現況:「民不聊生、寸草不生」。個體而言,低薪、高房價、高物價,國人奢談安居樂業;總體來看:投資環境、司法正義、政府廉潔、兩岸情勢、國家財政等皆是負面走向。可是不管民進黨執政再怎麼差,還是有將近4成的支持率。
因此在野勢力的合作顯得重要。但實際上,在野並沒有因執政不利討到便宜,反而現在的情勢更加混沌不明,讓人霧裡看花,也讓全國期待政黨輪替的民眾感到焦慮。因此欲實現政黨輪替,首先要先找到政黨輪替的主要阻礙。而欲找到主要阻礙,就要先知道檯面上的這些人,盤算些什麼。
先講政治現實。依照台灣的選舉制度,不利於第三政黨或小黨生存,因此政治實力還是藍綠互為一二。這點柯文哲自己也說過,也很清楚自己實力在哪。以同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的2022年縣市長選舉來看,所有民眾黨縣市長候選人票數加起來,大概就五53多萬票上下,最能反應柯文哲的實力基礎。
因此對侯陣營操盤手金溥聰來說,怎麼可能接受「柯侯配」,怎麼可能讓只有全國50幾萬票的人當非綠共主?這是一道完全不可能的紅線。即使白營是關鍵少數,侯陣營也不可能讓柯整鍋端。但金溥聰也不便明說,要預留未來合作空間,因此僅能說國民黨是泱泱大黨,明示不可能做副的,劃出談判底線。
即便如此,柯文哲依然游刃有餘。對本身而言,清楚自己如果沒有藍營支持,選總統不可能贏。既然如此,拿到更多立委席次才是最主要目標。假設真的最後不小心促成「柯侯配」,成為非綠聯盟共主,也是撿到賺到。總統大位有機會,立委席次可能拿更多。
而柯也非常清楚其他人的心思盤算,藍綠陣營也都會有人幫他。如果按照實力排序來講,綠強、藍次之、白最小。以談判謀略來說,藍營為了勝選,必然要跟白營結盟;而綠營為了保持最強,故也會找最小的白營合作,不讓藍白結盟。因此白營現在變成關鍵少數,故綠營必然有人會暗助柯,柯也有意無意釋放合作訊息。因此柯跟藍營說的「非綠大聯盟」不同,而是「聯合政府」。
對綠營來說,假設讓柯代表非綠共主絕對是好事一件。一來是最小的白營領導次大的藍營,等於主要敵人藍營被殲滅。因選戰時間所剩時間無幾,非綠陣營將處於不停磨合摩擦、領導不穩、各吹各的調之中結束,這樣的行軍不戰自潰。第2,未來如果就算是「柯侯配」選上,也能預期將以白營人馬入閣入府優先,藍營將逐漸萎縮。不管怎說,藍營作為綠營主要對手而言,都是早死晚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