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玓觀點:一場激動但安然完成的敘事之旅─《怪物》與是枝裕和的幾個迷思

2023-08-05 05:50

? 人氣

《怪物》劇照(圖/取自IMDb官網)
《怪物》劇照(圖/取自IMDb官網)

一如前面所先解釋的,羅生門的三段情節,是兇殺案這個同一事件相關三人的不同說法。很明顯地,無論是強盜、武士妻子或武士的版本,都是他們各自刻意生產出來,對自己最有利(更準確地說,是最「有面子」)的版本。但是《怪物》裡的三段情節,卻不是上述三位主角對某一事件的主觀修飾生產出來的敘事版本,而是相關人物在一段時間裡真實的互動、經歷和感受的不同面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因為這樣,所以《怪物》的敘事主旨,並不是要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有三種版本,也不是要說,從媽媽、老師和小孩的口中說出來的事實版本有所不同;而是在說,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因為個性、社會處境、價值框架、利益考量等等原因,不僅看到的和理解的事實各有侷限,也因此在應對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上也不同;而這些差異,都是誤解、傷害、悔恨與痛苦的來源。

因為要呈現這樣的主旨,《怪物》不是像《羅生門》那樣,帶著觀眾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一樣,一回一回檢視不同角色的不同事實版本,而是一步一步地,讓觀眾撥開一層一層迷霧,也卸下自己的偏見,進入和體會故事中兩個小孩的真實經歷和感受。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同於《羅生門》三段規律平行的「重來一遍」,《怪物》的三段卻在時間和情節上交叉重疊。如果我們把《羅生門》看成是一道黑澤明精心設計的數學推演題,那麼《怪物》就是一本編導用心繪製探討人性的地圖冊。

從這個角度來看,《怪物》的第一段,通過以麥野早織為主軸的敘事,代表的是是我們心中「自掃門前雪」的框架。麥野早織是一位合格的單親媽媽,她努力工作之餘,也很盡心關心小孩,因為她知道單親媽媽在養育上得付出更多。不過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她也是很自私自利的一般人。這一點,從一開始她看到火災時的舉止就顯現出來了:火災近在咫尺,她卻和兒子在陽台上邊看邊吃冰棒(用流行語其實就是「吃瓜」),甚至對出動雲梯滅火的消防人員,喊出「加油」這樣一種有點荒謬的言行。也別忘了,隔天她與客人的聊天,關心的並不是火災死傷,而是牽涉到學校老師的八卦。

在這樣的人眼中,自己小孩如果有什麼狀況,絕對是別人的問題,或至少先看到別人的錯。他們對什麼理想社會缺乏想像和信任,但對爭取自己的權益卻非常有意識──雖然這也沒有什麼錯,但這樣的態度往往讓他們對理解事實有很多侷限。

《怪物》劇照。(圖/取自IMDb)
《怪物》劇照。(圖/取自IMDb)

正當觀眾們逐漸接受和進入早織所理解的事件樣貌(兒子受到學校老師霸凌),《怪物》開始提醒我們事實還有更複雜的面向,首先便是釐清對於保利老師的誤解,亦即第二段的劇情主軸。保利老師年輕有活力,對教學和與孩子相處保有熱情,他代表的是比前述早織那種一般自掃門前雪的民眾更有社會意識的態度。他們觀念上更自由,更尊重學生主體性,跟學生當朋友,盡量不動用師長威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