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4
7月下旬至今,歐洲與美國、英國都升息1碼,之後歐洲央行有官員表達「不需要再升息」的看法,市場有不少「全球升息終點已到」的看法與期待。不過,現實上恐怕還是要「再等等」,歐美都還有升息1-3碼的可能空間,歐洲又會比美國更慢到達終點。
歐洲央行在7月27日升息1碼,主要再融資利率到 4.25%、邊際貸款利率為 4.5%,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利率累計提高整整 425 個基點。美國聯準會同樣也升息1碼,英國央行則是在8月3日升息 1 碼,關鍵利率升至 5.25%,15年來來新高,也是這波升息啟動後的第 14 次升息。
相較於6月升息時,歐洲央行幾乎等於是「明示」將繼續緊縮貨幣、展示打擊通膨決心,這次的態度有微妙的變,對9月是否繼續升息,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說,「對 9 月以後的決策持開放態度」,可能升息也可能暫停,端視經濟數據而定。而另外一名官員則明確表示「可暫停升息」,理由是「與其進一步提高利率,引發經濟崩潰的風險,不如承諾在更長時期內保持利率穩定」。因此外界認為歐洲已向鴿派傾斜,升息終點已在望。
會有此看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歐洲經濟情況不佳,去年第4季與今年第1季都出現0.1%的微幅衰退,是所謂的「技術性衰退」,歐洲龍頭德國經濟也疲軟停滯,相較之下,美國經濟仍有1%以上的成長、且成長幅度優於預期、失業率繼續走低,美國比歐洲更有繼續升息對抗通膨的本錢。為了顧及衰弱的經濟,歐洲央行有可能必須9月就暫停升息。
雖然連拉加德也放軟調子,表示對9月升息與否採「開放態度」,但現實是否容許她放緩調子實屬未知。因為,歐洲的通膨雖然已從10%左右降下,但7月通膨仍在5%以上,坦白說,這個數字還是太高、距離抗通膨的「終戰」還遙遠得很,相較之下,通膨已降到3%的美國,就讓聯準會擁有更寬廣的空間,9月降與不降息都可以。
但歐洲央行確實不擁有此空間,當通膨仍超過5%時就暫停升息,除了會對外界發出錯誤訊息外,也可能讓稍微下降的通膨再上揚─70年代的通膨難以根除,原因之一就是時緊時寬的貨幣政策,讓通膨有復發再燃的機會。
因此,雖然歐洲央行放軟拉通膨的調子,在升息的步伐上似乎有所調整,但客觀環境其實不容許歐洲現在就轉為鴿派,一來仍超過5%的通膨,絕對不是一個可「長治久安」、被各界接受的通膨數字;二來當初引爆通膨的因素,幾乎全部仍未解決。
例如,歐洲通膨惡化最顯性的原因是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糧價上漲,雖然現在價格已逐漸回穩緩和,但根源的俄烏戰爭仍繼續,而且隨時可能因某個意外而導致價格再次上揚,如日前俄羅斯撕毀黑海穀物協議,就導致糧價、原物料通膨再起。而能源價格上漲也與所謂的「綠色通膨」有關,顯然這個因素也繼續存在。再如因中美競爭造成的供應鏈重組、信任夥伴供應鏈、友岸外包、及各種管制禁令等變化,同樣也會帶來價格上漲,而中美競爭態勢預估還會持續多年且尚無緩和跡象。
因此,現階段完全看不到歐洲有升息終點在望、抗通膨戰爭高奏凱歌的可能,英國的情況雷同,通膨數字都還是太高。所以就算歐、英「跳過」下次暫停升息,頂多也只能說是暫緩而不是終結升息,原因在其經濟表現衰弱;而且會很快恢復升息,因為通膨仍過高。
只有美國可以說已接近升息終點了,其通膨已降到3%,如果9月暫停升息並不意外,即使如此,包括聯準會與專家在內,都尚不認為升息已到終點,多認為還會有升息1-3碼的空間,美國尚如此,歐英可想而知、距終點尚有距離。而美國優於歐洲之處在經濟表現強韌,第2季成長優於預期,這也讓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空間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