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曼──《星塵》、《美國眾神》奇幻文學大師
蓋曼(Neil Gaiman)出生英格蘭,目前定居美國,被譽為奇幻文學大師,知名作品包括《星塵》(Stardust)與《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他的青少年小說《墓園裡的男孩》(The Graveyard Book)在2009年獲得美國紐柏瑞金牌獎(Newbery Medal Award)的殊榮。蓋曼在推特表示,「很興奮」能入圍新學院獎,「入圍與得獎一樣讓我開心」,他說自己不會把這想成競爭,「很榮幸」能與其他作家一起入圍。
孔德──描述殖民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81歲的女作家孔德(Maryse Condé)出生加勒比海法國屬地瓜德羅普(Guadeloupe),中學畢業後到法國本土深造,後來任教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其代表作包括歷史小說《塞古》(Segu,暫譯)。新學院稱讚她是「加勒比海地區極其優秀的作家」,她的作品描述「殖民主義如何改變世界,那些受影響的人如何找回自己的傳統」。
金翠──描繪越南的顏色、氣味、韻味
加拿大越南裔作家金翠(Kim Thuy)現年49歲,出生在越南西貢(Saigon,今胡志明市),10歲時隨家人逃離越南,在馬來西亞難民營度過1年後,獲得加拿大庇護,並在加拿大成長。2009年,她出版自傳體小說《漂》(Ru,暫譯),這部處女作讓她一砲而紅,並於2010年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新學院稱讚:「她的故事描繪越南的顏色、氣味、韻味,還描寫了流亡的危險與身分的追尋。」
瑞典學院性醜聞延燒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不頒獎
美國好萊塢色魔製作人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引發的性犯罪風暴從去年10月開始持續延燒,帶動「我也是」(#MeToo)的反性騷擾運動浪潮;去年11月,18名女性受到「#MeToo」運動的啟發,公開指控瑞典學院院士芙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在1996年至2017年頻頻性侵得逞,並利用權勢與人脈做為威脅,逼迫受害者噤聲,受害人包括瑞典學院成員及家屬。
1786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創立瑞典學院,共設有18名院士。自1901年以來,瑞典學院每年負責頒布諾貝爾文學獎:每年由其中5名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負責篩選當年度得獎者名單,最後交由18名院士全體投票決定,必須至少有12名院士參加投票才算有效。
這起性醜聞爆發後,為了抗議瑞典學院的消極作為,瑞典作家奧斯特格倫(Klas Östergren)、比較文學教授埃斯普馬克(Kjell Espmark)、瑞典學院前常務秘書與歷史學家英格倫(Peter Englund)等3位瑞典學院院士4月宣布辭職,芙洛斯登松與瑞典學院常務秘書長丹紐斯(Sara Danius)也在同月宣布辭職。
此外,瑞典學院的院士艾克曼(Kerstin Ekman)與洛塔斯(Lotta Lotass)分別從1989年和2015年開始就不再參與院內事務,因此不及諾貝爾文學獎投票門檻。瑞典學院5月宣布,今年10月將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延後至2019年與同年的得獎者一併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