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有民調來問候,讓朝野各大陣營還有名嘴們忙得解盤,一下子誰是老三,一下子誰的民調就已經是天花板了!……問題是這些出爐的數據真的如實反映了候選人在民眾的內心想法與期待?
首先,這些民調機構所做的調查中,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問對了的話,即便是抽樣調查,還是具有效性,若是套好公式的問題或概括式的問題,只為達到某人特殊效應的話,那麼這樣的民調不就是機構式的民調?是有色彩的民調,用來帶風向意味濃厚,這不就是操盤式民調嗎?試問:當6成多民眾希望政黨輪替,而3成人願意支持賴清德,這樣的對比真的反映出真實民意的想法嗎?忘了有多少中間選民根本不想表態,有人根本沒有被問到,如此民調根本就是在放煙幕彈,完全為了操縱民意而已嗎?
其次,在兩岸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民眾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就是不要兵凶戰危而是要和平嗎?那麼這些民調出來的數據,反映出這樣的事實嗎?還有許多公共議題,像能源政策、供電不足、食品安全、社會住宅與居住正義…等等議題不就是大眾最關切的話題,但是這些都被候選人效應給稀釋掉,好像只要某人出線了這些問題就可以完全解決,問題是這些議題有許多根本就是源頭在政策錯誤,民調是統計式的調查,基本上就是一個慨然性,不從政策與候選人來做交叉提問,所得到的就是現今市場充斥的「假民調」,無法共選民對於候選人的真正理解,更無助於候選人去了解民眾最迫切的需求。
再者,當名嘴在分析與安排選戰策略時,你不覺得他們在跟著這些最新數據時,說得是頭頭是道,但是和昨天所說的卻是南轅北轍,有時還會自相矛盾,原因無他,就是這些概然式的統計並非真實反映,有時會隨事件而起伏,有時則隨人設而變化,可以說這並非真正的科學,在大數據時代,已經可以用接近母數的方式來在做消費者購買傾向洞悉,精確性預測消費者的意願,相對於坊間流行的民調,若是民調機構可以採用,可能會比天天發布似是而非的民調,要來得更精確與如實地反映民意,名嘴也無需隨數據而大噴口水了!
最後,發表民調固然是媒體或機構表達對這次大選的關心,當然也是新聞自由的一部分,問題是每家民公司與機構,若是不能負責任地說明你們所設計的題目與真正調查的經過與有效問卷等,光是把數據推出,或者受託而推出,這樣的民調公布,明顯地只是創造出機構效應與有意帶風向地創造議題而已。對於此浮濫而不負責任的民調,民眾當然有權拒看,只是NCC與政府相關的管理單位也該出面管管,而不是任不精確的民調隨意製造輿論,反而讓大選中最該被民眾所重視的政策與台灣未來的方向被概然性的數據調查給模糊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