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自民黨副總裁訪問台灣三天,除了悼念前總統李登輝外,也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見面,其發言「要有打仗心理準備」等更受到關注。但北京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為什麼?這位長袖善舞的前日相訪台,日媒又如何看待?
麻生太郎訪台造就許多話題。不過就現今中日兩國關係上來說,不少日本報紙認為,中日關係在近期會走向暫時穩定的道路,包含9月上旬預計於印尼雅加達舉辦的東協峰會,岸田文雄已經預計與中國總理李強在當地進行會談,也會就核「處理水」排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商談。
此外,包括旅遊層面上,中國也向日本遞出橄欖枝,在8月10日這天宣布解除長達3年半的團體旅客旅遊禁令。日本旅遊人次在2023年出現大幅度成長,其中很大因素是仰賴韓國、台灣、香港與美國遊客。只是就算大幅提升,其遊客總數仍不及2019年同時期高峰的6至7成,剩下的缺口正是中國團客的數量與消費力。
因此,日本媒體也指出,這次麻生訪台行,中國官方到了麻生返回日本後才做出表態,相對上已經算輕。對比裴洛西當時訪台的大動作軍演相比,中方頂多是就麻生的「做好打仗心理準備」表達極度不滿,並重提過去日本侵略歷史外,其餘沒有多做描述。
加上日本相對親中的公明黨,其主席山口那津男也預計於8月底訪問北京,並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此外黨內較親中的「二階派」,其派閥領袖二階俊博在自民黨內仍有一定影響力,因此讓中國的反應相對冷靜。而未來中日、與日台關係將走向何種變化,這半年內從「處理水」爭議到台灣的選舉結果等,或將一定程度改變走向。
日方提高訪台層級
自從日本與台灣在1972年斷交後,麻生太郎是現今自民黨公開的資料中,訪問層級最高的人士,也是斷交後首次來訪的副總裁。回想1972年當時,當年首相田中角榮決定與台灣斷交時,派遣當時的外務大臣椎名悅三郎前來遞交斷交信,一度讓蔣介石相當不滿,台灣更在機場發起反日運動。
而在斷交經過50多年後,日本與台灣的關係來到新的篇章,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日方也持續加深訪問台灣的政治人物層級。2022年12月時,當時自民黨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就銜命來台灣訪問,政調會長作為「黨的三要角」之一,位置舉足輕重。上次政調會長訪台則是20年前的2003年,而當時政調會長正是麻生太郎。
而這次麻生太郎訪台,不單是報紙、也成為政治節目的討論主題。較右派的《產經新聞》分析指出,麻生太郎一直以來在岸田內閣內擔任「外交輔佐」,在2022年11月時,麻生也以副總裁身分訪問韓國,並與剛成為總統不久的尹錫悅進行會談,就原先日韓兩國的各項外交爭議,進行一定程度疏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