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中國異議人士威廉告訴DW,他不認為「小粉紅」是真正「愛國」,只是深受中國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灌輸,而「對海外民主運動人士有非常大的敵意」,加上從未接觸過民主式的辯論場合、未參與集會,「拳頭和謾罵(因此)成為了唯一的表達渠道」。
另一位化名Emily的25歲中國留學生則表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傾向將「很多事情變成群眾事件」 ,雖然當局不會公開鼓勵暴力,但當那些以暴力相對的人未受罰,或甚至得到讚許的時候,「他們就會延續這個行為」。
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去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設有超過百處的「海外警察站」。這些單位隸屬中國公安,表面上是幫助中國民眾適應海外生活,實際卻是追捕和騷擾異議人士。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分析,這些「小粉紅」被中國政府視為「愛國主義的樣板」。如此激進的聲音,將導致那些呼籲黨國積極變革的「理性愛國之聲」遭到壓制。而《愛國主義教育法》一旦通過,小粉紅形同獲得一項法律工具,將「更有底氣」為統戰採取激烈行動。
海外華人:不聽的人還是不聽
選擇「潤」到英國的Sam(化名)在當地留學畢業後,曾短暫回中國工作了2年,隨後再次回到英國就業,前後在當地旅居6年。他告訴DW,這些年留學的「小粉紅」比例有漸增的跡象,網上極端的聲音、民粹主義的思想也越來越多,令他「看微博就感到很壓抑」。
即便身在言論自由的英國,Sam表示自己「從來不會主動提政治」,因為「身邊還是有很多很愛國、很政治立場正確的朋友」,尤其台灣、香港的議題,擔心提了「可能會有危險」。
但他認為,不論愛國主義教育法如何擴大範圍,「聽的人還是聽,不聽的人還是不聽」。
另一位化名為Apple的21歲中國留學生則告訴DW:「我不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會影響到港澳台或者海外華人。」
目前正在英國留學的她認為,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和一致性,因此容易催生激進的愛國人士。例如她從小學習很多抗日英雄及共產黨的歷史,但卻很少讀到世界歷史;而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牆內的敘述非常單一,從來沒有報導香港人被打的新聞」 。
然而,當Apple在海外第一次走上街頭、捍衛自身權利時,她說:「那一刻我感到了無比的力量,也明白了為何中共要那麼嚴格地控制任何線下抗議活動。 」
她認為,儘管愛國主義教育合法化,「原本激進愛國的人依然會激進愛國,上過街的人也不會回頭再去接受愛國那一套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