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朝、野立委都把老農津貼等當成選戰神器,例如2005年底縣市長選舉前,藍營立委就提出調高老農津貼修正案,泛綠立委也不敢擋。到了2007年總統大選前,兩黨領導人陳水扁、馬英九競相加碼老農津貼。當時擔任政務委員的林萬億和主計長許璋瑤都反對加碼老農津貼,他們認為這會破壞規畫中的國民年金制度。據林萬億當時估計,若老農津貼加碼1000元,國民年金前十年共需增加逾786億元經費。
先有真實需求才被政治炒作
如果只是歸咎於政客為選舉炒作社福議題也不盡公平,正是因為社會保險未健全,才讓老農津貼成為真實的需求。但老農津貼的法源之所以稱為「暫行條例」,就是因為當年國民年金制度還未建立、農保也沒有老年給付,因此「暫時」以老農津貼照顧農民晚年。
老農津貼不同於勞保、公保等社會保險的老年給付。老農津貼是由政府預算編列,而社會保險是由被保險人繳保費、政府只是補助保費,被保險人依加保年資領取不同金額的年金給付。當然,政府對保費的補助要顧及所得分配問題,就如《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指出的,社會保險應兼顧各人口群、職業別的所得重分配效果,「與所得相關之保險給付,若因不同職業別與所得等級造成給付水準、所得替代率與給付條件等之差距,政府應積極予以縮小。」也因此,最弱勢的農保虧損鉅大,也最需要政府補助。
目前類似老農津貼的給付還包括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原住民給付、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以及榮民就養給付等。其中的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和老年年金不同,這是國民年金開辦前、針對65歲以上老人發放的「敬老福利生活津貼」,在國民年金開辦後改名繼續發放,但金額遠低於老農津貼,只有3772元。。上述津貼總領取人數約129萬人,給付總金額逾960億元,其中老農津貼領取人數近總人數45%,給付金額更超過總金額5成。
政府也在進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整合,例如已領取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者,於1998年《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施行後再加入農保者,無法領取老農津貼。但據統計,到2020年底農保投保人口104.6萬人中,65歲以上有權領取老農津貼者還是將近62萬人。老農津貼是由農業部(原農委會)編列預算,農委會2023年度預算中,農民福利津貼444.9億元,約占全年預算的42%,顯然對其他農業項目經費造成排擠。
社福專家的警告當耳邊風
社福專家出身的林萬億在2007年就警告老農津貼不是長久之計,應納入年金體系才是正途。為什麼經過十多年後,朝野還是在競相加碼老農津貼?
很簡單,因為現行社會安全機制還是無法保障老農的安養,而對政客而言,去規畫複雜的社會安全網、老人照護體系,遠不如派錢來得方便。但是當更多預算投注在這類「輕鬆花」的項目上,就更少資源去解決農村、農業以及整個社福制度的結構性問題。若說這是飲鴆止渴實不為過──只是沒有政客敢舉手反對老農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