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特」亦可能出自梵語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出現的月亮王朝傳說之王巴拉塔(Bharata)的名字,古代文本中也提到了「Bharatvarsha」,即巴拉塔的領土。
September 6, 2023
對於印度的第一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來說,他的國家兼具這三個名字。在他的重要著作《印度的發現》(The Discovery of India)中,他寫道:「我經常參與各種會議,對聽眾談到了我們的這片印度國土,談到印度斯坦和巴拉塔,後者是源自神話傳說人物,是古梵文中的名詞。」
直到1949年,草擬印度憲法時,才最終決定了國家的正式名稱。制憲委員會在是否應該選擇「印度」或「巴拉特」之間意見分歧,最終決定兩者並行,並完全放棄了「印度斯坦」。
如今,印度憲法第一條(Article 1)規定了該國的兩個正式名稱:「印度,即巴拉特」。憲法的英文序言以「我們,印度人民...」開始,然後在文件的第一部分中宣稱:「印度,即巴拉特。」在印度語版本的憲法中,巴拉特取代了印度,只有定義該國名稱的部分以印度語表示:「巴拉特,即印度。」印度最高法院亦在2016年指出,印度、巴拉特兩個名稱可以互換使用。
巴拉特常用於機關名稱、護照、貨幣票據等,在日常對話中,許多公民以印度語稱呼國家時都會使用「Bharat」。在印度語和古代文學中,Bharat、Bharata和Hindustan等名稱皆代表印度。但在英文語境中,尤其是在殖民統治時期和之後,該國的高級官員通常會堅持使用「印度總統」、「印度總理」和「印度首席法官」等稱號。
巴基斯坦忌憚「印度」之名?
印度的國名還牽扯到與鄰國巴基斯坦的歷史糾葛。巴基斯坦國父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曾強烈呼籲印度將國名定為「印度斯坦」,以確立印巴分治和新民族國家建立的基礎。印度反對黨國大黨領導人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5日憶起這段歷史,指出:「真納……反對『印度』這個名稱,因為它暗示我們的國家(印度)是英屬印度的繼承國,而巴基斯坦是一個脫離國家。」
根據《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真納擔心在國名上「吃虧」,將使巴基斯坦在分治後會淪為印度的附庸,而且考慮到地理因素,「India」這個詞源的「印度河」是巴基斯坦境內的主要河流。
Just IN:— Pakistan may lay claim on name "India" if India derecongnises it officially at UN level. - local media
— South Asia Index (@SouthAsiaIndex) September 5, 2023
— Nationalists in Pakistan have long argued that Pakistan has rights on the name as it refers to Indus region
為什麼莫迪想改用巴拉特?
考慮到莫迪政府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一些批評者認為政府在國際峰會邀請函中使用「巴拉特」,表明他們可能意圖正式更改國名。多年來,莫迪政府一直致力於清除殖民時代的遺物,主張這有助於印度擺脫所謂的「奴隸」心態。這種去殖民化政策包括更改街道和博物館的名稱,以及在新德里興建國會新大樓,因為舊的國會大樓大多是在英國殖民時代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