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近日用巴氏量表和健保費當議題,結果根本引發不了太多漣漪,就是犯了「設定錯議題戰場」的錯。因為領先他的兩位對手賴清德和柯文哲都是醫師出身,侯友宜在這個領域提出的政策,即使讓其他參選人都跟進甚至加碼,都很難逆轉「賴清德、柯文哲是醫師出身,在這方面鐵定更專業」的刻板印象──畢竟那是人家投入十數年甚至數十年人生才建立起的形象,很難用一兩個議題就能突破。
已知和未知的風險,選擇已知的
民進黨選擇用性別和黑道議題攻擊柯文哲,當然不是民進黨在這方面做得多好,而是在這兩個議題上民進黨已經「利空出盡」,在沒發生更嚴重的事情之前,最糟也不過這樣;而民進黨這樣攻擊柯文哲,大概也沒期待能發揮多大的「毀柯」作用,所以民進黨實施這套戰術的原因,其實是纏住柯陣營,讓他們沒有新聞版面可以去討論他們想討論的議題。柯陣營要發動的那些議題,當然不見得不利於民進黨,但這次的選舉民進黨占的位置是守方而不是攻方,在已知大小的損害和未知大小的損害,取風險值小的前者,是合理的選擇。
單就選戰策略來看,民進黨非常清楚自己在單一選區三咖督的局勢下,只要穩住核心選民、避免他們忽然想起自己是主張政黨制衡,而不是相信「選民進黨就對了」,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獲勝,所以並沒有太在意自己有個不堪的人設不利於爭取游離選票,更沒有「過半好執政」這種迷思。就這個角度來看,民進黨目前還是台灣最強大的選舉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