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人行道、道路整修應思考樹木友善之設計方案

2023-09-22 05:30

? 人氣

已灌上水泥的路側溝槽。(圖/吳比娜提供)

已灌上水泥的路側溝槽。(圖/吳比娜提供)

台南市南門路路樹倒塌,之後公共電視報導全台行道樹倒下造成死傷之原因,多由生長環境不佳、修剪不當造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台南市正在施工中的「家齊高中—進學國小步道改善工程」為例,大費周章的將人行道磚以怪手挖除,卻仍然是以灌水泥方式處理樹木與人行道路側的介面,整地後壓實路面,也不見對樹木作任何棲地的改善。無視於路段內已有多棵大型路樹接連死亡,這樣硬體改善的思維,若沒有生態、景觀的軟性面向,實不為我們期待的前瞻建設。

1. 施工中的人行道與樹木.jpeg
施工中的人行道與樹木。(圖/吳比娜提供)

國外盛行生態街道的思考,如西雅圖、墨爾本也提出防洪街道,以擴大的樹穴面積作為雨水儲留的空間,也可同時創造樹木長期健康的環境。台灣的行道樹的根系生長空間極端狹隘,樹木因而竄根而破壞步道環境。台南市倒樹發生頻繁,與其單點式的移除潛在危險樹木,更需要面對問題,綜合研討,在種植適合樹種之外,對於新建人行道、道路,嘗試新的植栽帶、透水基盤與排水設施的規劃設計,也需改善土壤環境,才不會一再重蹈覆轍。

原本此路段有近百棵大型楓香、大葉欖仁等行道樹,堪稱是中西區西門三星商圈以南、南門路西側學區內最美麗的綠蔭風景,近年內有1/3陸續死亡,許多樹穴都被水泥填平,甚至智慧型停車柱,都直接施工在空洞的樹穴上。台南工務局成立「路樹倒伏處理平台」,但養護行道樹的費用極為龐大,移除樹木治標不治本,可效法如桃園市工務局研擬詳盡的「樹木植栽設計施工手冊」、或是台中市建立「友善樹木空間資訊管理系統」,全面提升城市的綠色景觀,並珍視都市的每一棵樹。

炎炎夏日,通學步道之所以怡人,有孩童與家長、長輩會走,是因為有綠樹遮蔭,抵擋陽光,更為都市帶來一方沁涼。期望里長、議員、農業局、工務局,以及施工單位的交通局,即時關心此「家齊高中—進學國小步道改善工程」,作為示範樹木友善人行道施工的先例,希望不要因為施工有更多樹木死亡,也希望不要再複製一條只有完工後鋪面漂亮,但實際上沒有生態助益的人行道。我們能不能一起來想像:一條樹木根系能伸展、鋪面會透氣,有陽光綠蔭陪著孩子成長的安全街道?

在西曬的陽光下放學的孩子
在西曬的陽光下放學的孩子。(圖/吳比娜提供)

*作者為地區居民,《在留白城市散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