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長照會是台灣長期發展的「死穴」嗎?

2023-09-23 07:20

? 人氣

長照問題成為政見焦點,圖為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舉行「長照不苦,我們一起顧」政策發布記者會。(資料照片,蔡親傑攝)

長照問題成為政見焦點,圖為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舉行「長照不苦,我們一起顧」政策發布記者會。(資料照片,蔡親傑攝)

近日長照議題成為總統候選人的焦點,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好現象」:一來相較政治口水,政策含金量還是較高,值得肯定;二來長照問題是有成為台灣長期發展「死穴」的潛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長照問題的重要與嚴重性應該「不言自明」,幾個簡單的數據就勾勒出一付相當駭人的圖像。依照國際上的定義,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7%稱為「高齡化社會」;達 14%為「高齡社會」、20%為「超高齡社會」。台灣在1993年65歲占比7.1%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14.56%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就達20%進入超高齡化社會。

某個角度而言,人口結構老化、最後進入高齡甚至超高齡社會,是許多先進國家走過的路,例如歐陸的法、德、義等國老人比例在22-24%之間,英國是19%再一步就踏入,日本更是高達29%。但台灣的特異或是駭人之處在:其它國家用了近百年走完的路台灣只花短短32年─例如法國從高齡化社會到超高齡社會花了超過100年,即使被視為快速老化的日本也花了34年,台灣社會老化之快由此可見。

雖然需要長照者不僅止於老人,那些失能、身心障礙者不論年齡大小,都有長照需要,不過,老人確實是長照的主要對象,這些問題與趨勢相當明確,因此台灣從扁政府時代就開始提長照計劃,2007年行政院就核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簡稱長照1.0),之後歷屆政府都有長照計劃,計劃多話也多、花的錢當然也越來越多,不過長照問題仍走向惡化,其中既有財務面、也有人力面,這麼多年來看到單點的投入或突破,但距離整體制度面的建立與解決仍有距離。

在候選人的長照政見中,柯文哲提出了長照保險(由政府、雇主、保險人、以4、3、4的比例分擔)、成立長照保險局等,賴清德的「長照3.0」則是以延續現行的 長照2.0」政策為主軸,強化對老人的各種照顧之外,對住宿服務的補助「未來將持續提高到每月最高1.5萬、1年最高18萬」,侯友宜也提出長照的「四大主張」。

柯與賴、侯不同的長照主張中,有同有異,最大的不同處是柯文哲直接提出的「長照保險」,要一舉把長照推向「全民保險制」、解決財源問題。至於相同之處大致上都是要提高長照的軟硬體之類的政見,從增加國內或外籍的看護人力到增建住宿型服務、再到整合社區服務功能等,某個角度而言,這些都是「大白話」,當然大家都主張提升服務品質、增加軟硬體等,但對財源與制度化的觀點則有異,而這點也把長照推進2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上,因此長照保險是更值得討論。

大部份先進國家都有保障程度不等的長照制度,撇開照護體制、項目等細節不談,從財源來看,有2大不同體系:一個是保險制,另一個是稅收制。保險制就是由民眾繳交保費,到需要動用長照資源時即可得到長照保險體系的支援;稅收制則非常簡單,需要長照資源者都可由政府提供,而其資金來源就是稅收。當然,即使是保險制,政府也會以一定比例分擔保費。採保險制的國家有德國、日本(介護保險)、荷蘭、韓國等,相較之下,採稅收制的國家屬多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