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兩位知名漢學家前往新疆參觀後發表文章。《南德意志報》引述多名漢學家予以嚴詞批評。
9月11日,德國知名漢學家海貝勒(Thomas Heberer)和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訪問新疆後在《新蘇黎世報》撰文。文中指,北京在新疆所採取的措施毫無疑問是過於強硬的,但北京是不得已而為之,來應對恐怖主義、恢復對局勢的掌控。文中寫道:「由於恐怖主義及其威脅,北京不得不實施『緊急狀態』,向新疆派遣軍隊,並設立強硬的管制機制。而在此過程中出現國家的專斷行為。」
文中並稱維吾爾民眾對於中央政府推出的教育、醫療和就業的現代化改進「不可忽視地持好感」。此外,文章引述當地政府稱,2017-2020年在新疆是一個過渡期,2021年後以盡快恢復「常態」為目標,並稱法律的機制化和重返法律程序是重要部分。
文中稱:「對維吾爾語言和文化存在整體性歧視,這一點本旅行團不能予以確認。」
文章最後呼籲,「如果人權境況繼續可證明地正常化,那麼歐盟應進行對話,並反思因新疆而對中國實施的制裁」。
流亡維吾爾人作出強烈反駁
9月15日,《新蘇黎世報》刊登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多里坤・艾莎(Dolkun Isa)以及瑞士維吾爾協會主席Rizwana Ilham的文章。其中列舉多位維吾爾知識分子、宗教人士與「據估計數百萬維吾爾人」一樣被關押,如薩哈羅夫獎獲得者伊裡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新疆大學前校長塔西甫拉提・特依拜(Tashpolat Teip)、哈木拉提·吾甫爾(Halmurat Opur)以及活動人士茹仙・阿巴斯(Rushan Abbas)的姐姐。
文中並稱,自2017年以來,流亡維吾爾人與「東突厥斯坦」的親人失去聯繫,並且有時中國有關部門迫使其家人向其施壓。」即便在流亡中,中國政府的長臂仍伸向我們。我們在任何地方都不是自由的。」
兩位作者回應 稱此行並非以調查人權指責為主要內容
9月18日,信息平台China.Table刊登了海貝勒和施寒微兩位作者的回應。他們介紹說,共四位德國漢學家和一位國際法專家自費前往新疆,在新疆社科院的陪同下,進行了參觀訪問。文中寫道:「核心的認識並非對有關人權境況毋庸置疑的指責進行調查。這在不獨立(調查)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文中說,其主要考察內容是當地及地區發展政策、發展工具;雇傭及社會福利政策;國家體制建設及法律體系;教育、文化、宗教及語言。
文中並提到,他們在訪問中詢問了在德國也知名的維吾爾學者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教授以及熱依拉·達吾提(Rahile Dawut)教授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