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稱「維吾爾人對中國施政抱持好感」?德國漢學家訪問新疆後,呼籲歐盟與中國對話惹議

2023-09-26 15:08

? 人氣

《南德意志報》引述漢學家批評:「令人羞愧的輕信」

9月24日,《南德意志報》記者馬凱(Kai Strittmatter)撰文,引述多名漢學家,對海貝勒和施寒微9月11日的文章作出嚴辭批評。批評的方面主要有:二人的文章被認為在未提出質疑和分析的情況下,採納了中國政府的立場觀點;將新疆的情況「相對化」;不專業;「令人羞愧的過於輕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文章同時指出,就在上周末傳出消息,二人詢問下落的維吾爾學者之一熱依拉·達吾提被判處終身監禁,罪名是分裂主義活動。

文章引述兩位作者稱,他們撰文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對此的討論。文章同時引述對施寒微教授的採訪,他表示「我們的目的並非為中國洗白」。但隨行的團隊中沒有成員講維吾爾語,翻譯由中國社科院方面安排。訪問過程中,有時候,「比如在一家工廠,不能與工人談話」。不過,施寒微表示,他的印象是這並非故意安排的場景。」可以說,在幾年前嚴峻的激化情形後,有所改變。有更多的行動自由。旅游業也受到扶持。」

在問及熱依拉·達吾提的案件時,施寒微表示,並未否認這些案件的存在,「而是一定要繼續跟蹤追問」。但同時,他觀察到人權被工具化。」這種美國式的非黑即白、將世界進行兩極分化:民主政體是我們的朋友,其他人是我們的敵人。我認為這是有問題的。」他說:「必須繼續對話。伸出雙手。將中國妖魔化不是好的道路。」

《南德意志報》引述澳大利亞漢學家白傑明(Geremie Barmé)另外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作為學者在中國如果獲得特許,對某些禁忌話題進行研究,那麼可能會出現一種自我辯護的心理,認為自己有助於保持溝通渠道的開放,而這樣的做法其實可能損害其學術正直。

漢學教授:漢學教育原本就已受衝擊

9月25日,China.Table刊登維爾茨堡大學漢學教授安曉波(Björn Alpermann)的文章,其中寫道,此次事件對德國漢學教育造成衝擊。文中稱,無論是香港民主運動被打壓、少數民族受迫害、對台灣的威脅還是清零政策對經濟的扼殺,這些負面新聞都使得德國大學新生對於選擇漢學的興趣越來越低。而與此同時,政界和媒體對於中國專家的需求前所未有的高漲。

文章表示,鑑於前往中國進行實地考察的必要性,絕大多數研究中國的社科學者都會謹慎考慮這樣做所需要作出的妥協是什麼。相關話題也會在學術會議上定期討論。

文章稱,對這一議題的嚴肅、客觀討論必須繼續下去。而海貝勒和施寒微有關新疆的文章並不能夠反應漢學界的整體情況。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