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家庭教育如果夠強壯,學生到學校讀書之後,並不需要再讓老師重新教為人處事的道理。如果外在條件夠理想的話,學生到大學階段就足以全心投入準備課業,再搭配良好的操守品性,將來畢業後求職一定是如魚得水。可是,學生們進學校之前不一定都有機會接受充沛的家長良好的身教與言教。例如,學生為了要獲得最新型的蘋果手機(通常價格在臺幣3-5萬),寧可上網援交,用身體賺錢以換取自己想要得到新產品的滿足感。另外,學生常常會把三字經掛在嘴邊成為口頭禪,甚至覺得自己並沒有針對某人罵三字經,所以認為滿嘴照看別人祖宗十八代的言詞是理所當然。如果只靠老師要求學生不要上網援交,或者不要滿嘴三字經掛嘴邊,其實成效很有限。
儘管教育部已訂立《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4],但是老師的管教很容易變成「犯法行為」[5]:「……與同事討論這件事,眾人無不搖頭歎息,有人說沒想到自己每天(管教學生)都在「犯法」,有人說乾脆放任不管,而學生也可能有樣學樣,生活常規將更難管理。倘若管制學生違規的生活規範問題,已經變得這般動輒得咎的法律問題,那的確不如兩手一攤做一個裝聾作啞的老師即可,何苦來哉!」
所以多數老師寧可置身事外,也不願意多花心思管教學生了。但是家長可以透過親子之間的互動在適當時機教導學生,這是老師很難取代家庭教育之中家長角色的原因。
而,高等教育裡的大學生們,則因為學校的自由校風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你是送孩子上大學,還是買給他一張最貴的兒童樂園門票?》[6]提到,多數的高中老師灌輸學生「忍耐一下,上了大學就好了」,可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卻沒有生活的自理能力,一旦是「早八」(早上八點第一堂課),就直接蹺課。大學生也沒有獨處的能力,下課後就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急忙「揪團」去聯誼夜唱。大學生更沒有時間管理與自主學習的能力,進大學以前學生為了考試壓力讀書,讀大學之後沒有人逼了,卻不斷往聯誼跟夜唱跑,但就是不讀書。
臺灣的教育只注重成績跟排名,過去補習班林立只有一個目的,為的就是幫助莘莘學子們擠進頂尖大學,然後佈置出學校大門口豐厚的大學入學錄取率。但是,很多成績無法評分的隱性條件都直接被忽略了。我們無法給學生豐富的世界觀,所以大家只看分數就來決定一個學生的好壞。我們無法給學生人文素養,所以學生面臨社交問題、文化斷層、道德缺乏、同時缺少創造力。最終,我們的教育造成學生的文化貧困。在此時代,大學生理所當然認為只要都有來上課老師就一定要讓他過關,儘管期中考、期末考、跟報告都不及格。做人的道理其實是學生將來進入職場的軟實力,要培養勤奮、準時、誠實、正直,才不致於到了職場後失足,而能夠學習這些軟實力最佳的黃金時期,也就在大學時代。一旦錯過了,將來到了職場會加倍成本來學習。
[1]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828496?page=1
[2] https://tcmc.tzuchi.com.tw/images/NEW/25/n30.pdf
[3]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438722
[4]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147&kw=%E5%AD%B8%E7%94%9F%E8%BC%94%E5%B0%8E
[5]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77297
[6]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915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post_mf&utm_campaign=fp_c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