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政治部落格「Left Foot Forward」編輯、政治記者布洛德沃斯(James Bloodworth)指出,米勒班最後未能催生驚喜,反而證實了批評者對他的懷疑。布洛德沃斯認為,米勒班落敗的關鍵在於為政黨勾勒的前景不夠具體。米勒班反對布萊爾(Tony Blair)新工黨(New Labour)親商的中間路線,也抨擊社會貧富差距現象,卻無法說服太多人他能夠改變社會分配不公的現況。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政治新聞主編伊頓(George Eaton)則認為,工黨落敗最合理的解釋,應是保守黨再度守住了「基本盤」籌碼。長期以來,保守黨在領導能力與經濟統籌2大領域一直佔有優勢,其他黨派很難在辯論上勝過他們。因而,工黨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是要重建人民對其治理經濟的信心,並找到一位更受認同的領袖。
I will never stop fighting for the Britain I believe in. Thank you for all your support. https://t.co/OBmgAnlnVm pic.twitter.com/Wao1fBwHCb
— Ed Miliband (@Ed_Miliband) 2015 5月 8日
沒有太多人會質疑米勒班已經拚盡全力,但他已於8日辭去黨魁,並表示自己「非常抱歉」。卡麥隆則表示他會致力讓全英團結,並讓英國變得更好。在不需與其他政黨進行協議的情況下,保守黨勢將推動更強硬的政策,包括進一步縮緊社會福利的撙節路線。同時,這也代表英國將於2017年底之前舉行是否脫離歐盟的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