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都在鼓吹能生成商業備忘錄或計算機代碼的新AI技術,至於這些產品如何創造利潤,它們仍在摸索。
生成式AI工具未經檢驗,運行成本高昂,需要配備強大伺服器及昂貴晶片,同時耗電量非常大。微軟(Microsoft, MSFT)、Google(Google)、Adobe (ADBE)和其他投資AI的科技公司正在嘗試各種策略來進行開發、行銷以及創收。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一位知情人士稱,微軟首批生成式AI產品中的一款已經虧損。目前,微軟和Google都在推出有AI加持的升級版軟體,收費也有所上調。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ZM)嘗試通過間或使用自研的更簡單的AI來降低成本。Adobe和其他一些公司則設定每月使用上限,並根據使用量收費。
亞馬遜(Amazon.com, AMZN)雲端運算部門Amazon Web Services首席執行官Adam Selipsky在談到整個行業時說:「我接觸過的很多客戶都對運行其中一些模型的成本感到不滿。」
微軟企業戰略主管Chris Young表示,企業和消費者將需要時間來弄清楚他們希望如何使用AI,以及他們願意為此支付多少費用。
他說:「顯然,我們現在必須把這種熱情和濃厚的興趣轉化為實際的運用。」
構建和訓練AI產品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和數億美元資金,所耗成本高於其他類型的軟體。
AI產品通常不具備標準軟體的規模效益,因其可能需要為每次提問進行大量新的計算。使用AI產品的客戶越多,企業支付基礎設施費用的成本就越高。這些運行成本使那些為AI產品收取固定費用的公司面臨潛在虧損。
微軟利用合作夥伴OpenAI的AI技術推出了GitHub Copilot,該服務可協助程式員編寫、修正和轉換代碼。這項服務受到了程式員的歡迎,因其可以大大減少編碼所需時間和精力。已有超過150萬人使用過這項服務,近半數的Copilot用戶代碼都是由該服務幫助編寫。
但由於運行成本太高,該服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這個AI助手面向個人的訂閱費用為每月10美元。據一位熟悉相關數據的人士稱,今年頭幾個月,微軟平均每月在每個用戶身上要倒貼逾20美元。這位知情人士稱,有些用戶每月給微軟帶來的損失高達80美元。
對於該服務是否盈利,微軟和GitHub沒有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如果計算成本降低,GitHub Copilot和其他AI助手的盈利狀況有望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