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日本蘋果行銷策略反思台灣

2015-05-17 05:30

? 人氣

青森蘋果園(lucialin/flickr)

青森蘋果園(lucialin/flickr)

蘋果,是台灣人最喜愛的水果之一。台灣受地形、氣候限制,沒有大面積的經濟種植,僅有少數的零星種植生產區域,但都侷限在高海拔的山上地區,例如雪霸、梨山等地的高山區域。也因種植不易,產品稀少,受到國人的深度喜愛,所以市面上蘋果絕大多數都是從國外進口,如北半球的美國、日本,南半球的智利、紐西蘭、澳洲等地,連年成為台灣主要的進口水果品項之一。在貿易統計資料庫中,可以了解十大水果進口第一名就是蘋果,其他的依序分別為奇異果、葡萄、桃、梨、櫻桃、橙類、葡萄柚、李、鳳梨等,從2014年的十大進口水果更能知曉台灣人對蘋果的喜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際市場上的蘋果貿易,近年來以大陸發展最為蓬勃旺盛,由大陸的山東、陝西等地出口到歐洲、東南亞、非洲及俄羅斯等地,甚至在今年(2015)的4月美、中互惠合作,兩國的蘋果可以相互出口行銷,這也是世界上兩大產區的蘋果互相開放。然而,台灣目前對大陸蘋果尚未開放進口,但已有許多台灣人士已做好準備,只待開放後的大量進口到台灣。

山東沂源蘋果園,曾以8888元人民幣拍出一顆重達520.8克的「蘋果王」。(取自齊魯網)
山東沂源蘋果園,曾以8888元人民幣拍出一顆重達520.8克的「蘋果王」。(取自齊魯網)

蘋果的種類分成多種,包含了最具知名度的富士蘋果(FUJI)、五爪蘋果(RED DELICIOUS)、姬娜蘋果(GALA),還有翠玉蘋果(GRANNY SMITH)、金龍蘋果(GOLDEN DELICIOUS)、貝賓蘋果(BRACBURN)等多種類不同品系的蘋果類別,而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的差別,而台灣人最喜愛吃的蘋果種類,就是富士蘋果。早期的台灣,正積極發展經濟,約莫在民國50-70年代左右,即國民政府接收日本統治的台灣之後,傾全台之力,發展農業出口創匯;那時蘋果鮮少進口,然因價格高貴,一般民眾要吃蘋果,都是在生病期間、亦或是重大節慶日子,家中才會購買蘋果來食用。當時的蘋果消費尚屬奢侈品,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提高,民眾才更有能力消費。蘋果的消費據統計,國人最鍾愛的是屬於日本的青森蘋果,而日本蘋果因優良品種的研發和栽培種植技術及良好田間管理,加上確實分級包裝,再配合因高緯度氣候生產所兼具的口感與風味,深受台灣民眾所喜愛與青睞的信任消費。以下,筆者以實際的國際貿易經歷來看日本蘋果行銷、政府的作為,或許可以成為台灣各級政府的反思與學習。

蘋果行銷、日本作為

1設立研究單位

蘋果在世界上有很多種類,不僅味道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甜度也各有特色,蘋果的種類約有15000種以上,日本就約有2000種,青森縣所種植的品種約有50種,而在市場流通銷售的品種約有40種之多。為了做好品種的研發和改進,在青森設立有研究中心專司蘋果的品種改良及栽培管理,甚至連採收、選果、分級、貯藏等的採後管理工作,就是為了提昇品質,增加品種。這樣的研究單位,不僅有研究中心,也有試驗栽培場,傾全力協助農民選育優良品系,進一步提昇田間管理與採後處理,做好行銷前端的源頭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