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風題材多變 推動音樂再生
這樣多元化與全球化的曲風與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世界大同的潮流完全契合。用後見之明,可說他早就看到市場的走勢。
有人批評他只是挪用別人的文化,但文化融合無可厚非!推陳出新其實知易行難,叫好不等同叫座,但他都做到了。他曾因去種族分離的南非錄製CD而違反聯合國的制裁,以致遭受杯葛;但他力主唯有藉由接觸與推廣,才能改善南非黑人樂師的處境,也終成事實。毫無疑問,他使得前述各類世界音樂更廣為流行,甚至再生。
他的歌詞也更廣泛地觸及宗教、戰爭與社會等主題,靈感更是天馬行空:如《Mother and Child Reunion》此曲觸及死亡,歌名卻源於他在中國餐館吃到芙蓉雞(即雞炒蛋)這道菜。他越老越強調歌詞的真誠,而非詞藻華麗,也更講究留白,未盡的歌詞讓聽者自行領會。
賽門曾沉潛過,數年無創作。他也曾嘔心瀝血創作一齣音樂劇,但遽然收攤,還倒賠上千萬美金。他的第三春其實是環境所逼:網路盜版猖獗,惟賴商演來賣體驗財。但他就是有本事,不時推出新編曲,讓觀眾溫故知新。常見祖孫三代一起聽他的演唱會,曲目卻各有所好,堪稱另類家庭娛樂。近年來他的身形與容貌日益風霜,舞台上笑匠自嘲的功夫卻日益冷辣,成為一個非典偶像;這次一場場的告別秀最後總是熄燈獨唱《沉寂之聲》以示初心不變,曲盡仍禪意不已。
賽門其實就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由他樂風的轉折與昇華,可見其膽識與成就絕不下全球知名企業。有為者亦若是,在此文以載道,希望本文對關心台灣企業轉型與創新的讀者略有啟發。
*作者為中華開發金控公司資深副總經理、中華開發創投公司董事長。本文經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雜誌》2018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