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天,將會是德國近數十年來第1個「無核冬天」,同時電力系統更「骯髒」的冬天,台灣正走在這條路上,可以「參考參考」,借鏡未來台灣的天空與碳排是何等光景,而這一切,都是拜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之賜。
日前路透社的一篇評論德國電力問題的專欄文章指出,今年初德國關閉最後一批核電廠,因此今年冬天變成德國多年來首個「無核(電)冬天」,文中引用智庫的數據,德國最後8座核反應爐的發電空缺將由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容量所彌補。看起來情況還好,不會增加空污與碳排。
但實際上由於光電受今年日照減少影響供電,必須以煤與氣等化石燃料供電;由於冬天有取暖的需求,是用電高峰季節,結果就是使用的電排放更多更「骯髒」。
這個情節、類似說詞,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是的,這就是蔡政府能源政策全面廢核的說詞,同樣的,電力供應變更「骯髒」也是可以參考的後果。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以全面廢核為出發點,與此同時增加綠電,說要在2025年達到2成綠電的目標,以此替代核電,因為2025年核三全部機組除役,台灣達到廢核的目標。根據蔡英文說法,這個非核家園是更環保、更安全的環境。
當然,「德國經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欺騙與謊言。
如果蔡政府沒有因為意識型態的反核神主牌而廢核,核一、二、三可延役使用、核四會啟用;把核電廠延役當成危險、可能引發安全問題,是沒常識的看法,許多先進國家的核電廠都延役再用,在蔡政府上台時,台電其實是已把核一延役的公文發出。如果有核一到四的核電供電,預估可提供2成左右的電力。
續用核電並非反對綠電,而是要讓綠電取代污染重、排碳多的火力發電。如果蔡政府2025年真能把綠電增加到2成,加上2成核電,代表火力發電可降到6成。火力發電一直是排碳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也是近十多年為減碳,許多國家都要增加綠電、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燃煤發電更被視為「禍首」之一,歐洲幾個國家都爭相要「去煤」(讓煤電歸零),甚至施壓要中國不要再對開發中國家輸出煤電廠。
因此,如果不廢核、讓台灣火電的比例降到6成,台灣的減碳一定會有成效,更不必提空污減少、民眾不必再「用肺發電」。但現在的能源政策卻是反其道而行,全面廢核、以綠電替代核電,因此「理論上」(或理想中)火電占比維持8成;但現實更骨感一點:由於綠電進度不如預期,到2025年時占比頂多在1成左右。再考慮到供電年年增加、基數更大的因素,最後的空污、排放當然比有用核電時高出許多。
德國廢核後迎來「最骯」的電力,也會在台灣出現,是現在進行式。縱然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但天然氣發電同樣是使用化石燃料、同樣是火力發電、同樣是有空污與碳排,更別提還有30%的煤電,世上當無「乾淨的煤」。根據世衛組織(WHO)的數據,空氣污染現在已經成為對人類健康最大的環境威脅之一,每年造成700萬人過早死亡。
這就是蔡英文帶給台灣人的非核家園天堂─排放更多、污染更多、也死更多人、更不安全的環境。
在供電政策上,德國與法國是相當極端的對比。德國在日本福島事件後決定廢核政策、並在今年初關閉最後一批核電廠後達成目標;法國則是高度倚賴核電,核電占供電比例在6-7成、且持續興建核電廠。法國總統馬克宏就曾痛罵德國的廢核政策,最後只是搞得碳排更多,「(德國)惡化自己的碳足跡,這對地球不是好事,所以我不會那樣做」。
如果以2022年的數據來看,法國絕對是比德國對減碳更有貢獻、同時也是更好的「世界公民」,因為去年法國有85.24%的電力來源於低碳能源,其中超過69成來自核能,其它2成是風、光、水等綠電。德國雖然重增加綠電投資,但因廢核,去年有半數供電來自化石燃料。
蔡政府廢核的能源政策,讓台灣的供電更髒、更難減碳、空污惡化,這些惡果最後都會由全台民眾承擔,也是蔡英文執政8年留給台灣人的「非核家園天堂」,德國非核後的冬天迎來更體的電力,就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