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爭》針對中國的法案倍增 學者示警:美國國會做得太超過恐加劇局勢

2023-11-16 18:00

? 人氣

屈維斯與米勒稱,大多數針對中國的軍事系統及態勢辯論和法案都聚焦在支持台灣抵禦攻擊,而大部分主張改變對台灣「戰略模糊」的國會議員屬右派,但不是只有右派要求美國調整戰略,2021年時任眾院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路里亞(Elaine Luria)曾投書,表明國會應放寬總統對保護台灣的權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他們指出,在2022年時任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正副主席共同提出《台灣政策法》,儘管部份委員會成員擔心升高台海衝突機率而反對,該法案仍在委員會過關,不過最後部分條款納入2023財政年度NDAA。

新雷根派、經濟鷹派

他們表示,雖然2023會計年度《綜合支出法》未納入要給台灣的20億美元援助,但此條款效期到2028年,這顯示跨黨派高階國會議員準備要求白宮就反對中國侵略台灣採取更激進的作為。不過國會議員的看法仍有不同,主要有聚焦經濟的經濟鷹派和著重在防衛的新雷根派。

美國阿肯色州聯邦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AP)
美國阿肯色州聯邦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資料照,AP)

根據米勒與屈維斯的研究圖表,新雷根派以共和黨人居多,經濟鷹派則是民主黨人為主。他們稱,新雷根派強調挑戰的急迫性,還有立即行動的必要性,尤其是強化在印太地區的威懾能力,最重要的是嚇阻中國犯台。部分共和黨對中鷹派被稱為「優先順序者」,即主張美國必須在投資亞洲和其他地區做選擇。

屈維斯和米勒說,這些共和黨對中鷹派常強調中共是敵人,而非中國,此舉一來是避免被批評具種族主義、反亞洲,同時提升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認識。他們提到,這些人也警告中共與美國內部各領域有連結,但這樣的擔憂若太超過,恐怕削弱美國的開放系統的優勢。

他們認為,共和黨阿肯色州聯邦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是特別例子,因為他發言很鷹派,想法也與新雷根派相同,卻選擇關注美國和中國經濟層面的競爭,且認為「脫鉤」才是讓中國成長變慢的方法。柯頓關注經濟,是擔心10年後,美國人醒來發現處於中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中又窮、又弱、又不利的地位。

米勒及屈維斯稱,經濟鷹派認為美國應強化自身經濟競爭力,而非採取全面的全球政軍行動來反制中共。民主黨的加州聯邦眾議員、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成員康納(Ro Khanna)是經濟鷹派的領袖,而他4月強調,美國外交政策以和平為目標,「戰爭遊戲和贏得新冷戰」的討論漸增具有風險。

2022年4月15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訪團(AP)
2022年4月15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訪團。(AP)

做得太超過會有風險

9月因貪汙指控而卸下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一職的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立場介於新雷根派和經濟鷹派之間。屈維斯及米勒說,梅南德茲的鷹派立場使他能與共和黨同僚合作,而多數經濟鷹派也支持美國加強軍事能力,只是對軍事開支及部署美軍訓練台灣的支持度有所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