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和中國競爭加劇,印太地區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且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丁將接連出訪太平洋島國。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21日強調,美國表明不會要求選邊,且台海和平穩定必須受到國際關注。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拉特諾則說,看到台灣人對其防衛韌性做出重要承諾。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21日舉行座談,邀請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與拉特諾(Ely Ratner)談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結盟和夥伴關係。康達表示,建構集體能力(collective capacity)是美國對盟友及夥伴的中心承諾,以攜手合作應對挑戰。
「這一切都無關中國,而是關於印太地區國家的夥伴關係」,康達說,面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專心在建立盟友及夥伴的集體能力是最佳方式。拉特諾稱,如同奧斯丁(Lloyd Austin)6月在香格里拉對話上一再重申,美國提出的不是自身願景,是與盟友及夥伴共享的願景。
拉特諾提到,盟友及夥伴向美國表達需求,「他們想強化自身能力,並與美國合作,而美國也想協助他們,他們之間也會互相合作」。康達表示,美國是以夥伴身分來到印太地區,尊重所有夥伴的主權,「他們會自行做出主權決定,即要和誰達成哪些目標」。
康達稱,美國想強調的是共享目標和利益,以維持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與繁榮。他也說,確保供應鏈有韌性是關鍵,因為從疫情和過去中國的經濟脅迫中記取教訓,不論是何種產業,要確保不依賴單一國家或供應鏈,「我們不尋求脫鉤,但要去風險,這是負責任的策略」。
國際應關注台海和平穩定
拉特諾直言,中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有不同願景,且其透過不安全、有風險且危險的行為,以及違反國際法規的海空行動,尋求以經濟脅迫而生的秩序,並在該區域有其他形式的貪腐行為,「區域國家要能選擇想要在哪種秩序下生活」。康達說,夥伴會自行做出主權決定,美國則是協助其了解可能後果。
談到台灣,康達表示,美國試著表明的觀點為,台海和平穩定必須受到國際關注,因為台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的中心,且全球約5成海運經過台灣海峽,約9成尖端晶片在台灣製造,台灣也是全球重要經濟體,「所有夥伴應關切台海和平穩定,並預防衝突及戰爭」。
康達強調,美國沒有改變自身「一個中國」政策,承諾維持現狀及和平穩定,同時要向中國傳遞的訊息是,不要挑戰現狀,停止美國認為的挑釁、脅迫行為。問到台灣自我防衛意願,拉特諾回道,看到台灣就軍事、後備役改革做出政治承諾,也增加國防預算,這些顯示對其自身韌性和防衛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