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中美關係的緩和不能靠單方面,中國先釋出善意,因為在兩國鬥爭中,美國還是更強勢的一國;但接著:就要看美國是否會有善意的回應、甚至「回報」;如果有則可對中美關係的緩和與改善,持較正面樂觀的態度;如果沒有、或甚至被中方視為惡意的政策(如更嚴厲的晶片制裁、軍事與圍堵政策等)又增加,兩國關係應該很快又要被「打回原形」,競爭與敵對依然是主軸。
中美競爭中,彼此制裁、限制對方或本國企業,在此過程中,除了少數有特別利基的企業外,大部份企業都是受到程度不等的負面影響;以這2次半導體管制最大受害者、AI晶片龍頭輝達而言,雖然幾天前公布的營收亮麗創新高,但發布的警示中指來自中國的營收將因半導體管制新措施而會大幅下滑;其它主要的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同樣也受管制而損失營收。
中國企業受到的影響則更多、更全面、也更嚴重,單是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中企就超過700家。這些中企受的衝擊,有些是不得在美國販售產品(如華為、大疆)、有些是無法取得較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如晶片企業)、有些則是禁止美企投資與融資。中國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更深,因此中企受的影響更大。
這次中方在拜習會之後算是先向美方與美企釋出善意,如果美方有回應,這種「善意」有可能讓更多企業受惠,也讓兩國逐漸走上「融冰」,如果美方無回應甚至繼續緊縮各種管制出口措施,這個善意就是曇花一現,兩國重回激烈競爭、彼此互卡一途。到底那種情況會出現?